上海的服装厂越来越少是真的,但是目前上海的服装厂还是存在的。应谢悟空之邀,我是裁缝方师傅。作为一家量身定制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和服装设计师打交道。后来上海的服装加工厂基本都往郊区发展了。2000年前后,上海郊区基本形成三大生产基地。
上海哪有服装批发市场?
自从美国西部电影牛仔裤面世,最早的牛仔裤市场在沪盛行,比如襄阳路霍山路等都有牛仔裤市场,一度热闹非凡。后来引伸到了服装市场遍地开花,其中河南中路海宁路的七浦服装市场成为大哥大。大量服装羊毛衫牛仔裤从香港引入,出现了一批专门搞批发的高手,在内地倒来倒去。当时一同事,两夫妻请假,到云南淘货,赚取差价,后来也淘成了大户。
传统的裁缝与服装设计师的差别在哪里?
谢悟空邀请,我是裁缝方师傅,作为裁缝出身的服装企业负责人,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跟服装设计师打交道。所以对这个话题还是比较感兴趣。题主所说的裁缝算不上高端职业,服装设计师感觉高大上。这可能只是传统观念裁缝作为手艺人处于市井底层,设计师属于白领人士。实际上现在仍然从事专职裁缝行业的,除了为数很少的自己开裁缝店的外,剩下的基本都是裁缝中的精英人士在服装厂上班的缝纫工其实大都不能称裁缝。
上海一家专做旗袍的红帮裁缝师傅,想预定他们的旗袍要等到半年之久,那帮老裁缝师傅工作时间并不是很长,待遇也非常高,收入远远超过现在很多白领的收入。这个就是手艺人应得的匠心价值。还有部分在工厂上班的版师也是裁缝出身,他们中的很多人收入也并不比一般设计师低。同样做设计师的,我们可能听到比较多的是那些知名设计师,他们的作品参加各种国际时装展,看上去很高大上。
但我们实际接触到更多的是在服装公司上班的设计师。其实如果一个设计师很久不能出爆品,没有给公司带来非常大的价值,他在公司很难受到器重的,待遇很可能都低于一般缝纫工人。这个也是目前很多服装公司里面,设计师成为流动性最大人群的原因。说完人们观念方面的理解差别,再说说裁缝和设计师在工作性质方面的差别。一般裁缝注重实际操作,他们懂得怎么通过改变衣服的架构和完善工艺来让自己制作的成衣达到完美的效果。
而这一点正是设计师所欠缺的,很多设计师也想达到某种效果,但他们画出来的效果图往往局限于理论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很难有什么工艺能做到。不过设计师都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对时尚潮流色彩方面的悟性。他们设计出来的款式更容易让市场所接受。而这一点是一般裁缝不太具备的知识。其实我在工厂呆了多年,现在反而是很多工厂裁缝出身的版师,大都瞧不起那些出道时间不长的设计师,感觉他们设计出来的作品市场接受度不高,而且设计的那些工艺很多没办法制作出来,这个还真是普遍现象。
上海现在还有服装工厂吗?能在上海那种高成本的地方生存下来的工厂是什么样的?
谢谢悟空邀请!对这个问题我想很多朋友有一个误解,认为上海这种生活成本很高的地方不太可能还有服装工厂。其实上海服装工厂越来越少确实是真的,但目前上海的服装工厂还是存在的。我是90年代初来上海的,一直工作和生活在杨浦,也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兴衰吧。记得有一年在上海国营针织服装厂上班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能拿到1000多,而且那个时候是3班倒,每天只做8小时的,周日是休息的。
基本是上海职工平均工资的两倍多。不过现在在杨浦市区这种地方基本不太可能找到服装工厂了。后来上海的服装加工厂基本都是朝郊区发展,在2000年左右上海郊区基本形成了三大主要生产基地青浦纪王的梭织时装生产基地,奉贤金汇的针织服装生产基地,松江叶榭的毛衫生产基地。 在这些基地周边集中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制衣工厂和相当多的产业工人。
但随着上海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前几年环保、维修拆除等行动,很多工厂都搬离了上海。现在上海的一些工厂主要集中在三大基地周边,但是小工厂很多,几百人的工厂屈指可数。而且上海的工厂大多以上海本地品牌为主,其他地方质量要求相对较高的品牌订单为主。毕竟对于这样一个老工业城市来说,各种技术在人才和设备方面,以及风格设计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文章TAG:上海服装裁缝 服装 裁缝 上海 批发 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