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种新的共享产品应运而生——共享服装。继共享豪车、共享马扎、共享雨伞、共享单车之后,各种共享接踵而至。有各种款式的衣服,可以在自行车共享中满大街穿。衣服可以吗?综上所述,服装根本不能和合租扯上关系,更别说服装批发了。仅仅一个市场需求不符合共享经济,维护成本高。
你的问题是如何管理终端员工。对于小服装店来说,没有管理,招进来的员工素质不高,尤其是缺乏培训。我跟你分享的是不一样的。首先你要做的是管好自己,然后再去管别人。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现在,一般的操作方法,如何建立店铺管理规范。改变服装店生意不好,关键在于增加店铺的流量。
在这个共享时代,你支持共享服装吗?
继共享豪车共享马扎共享雨伞共享单车之后,各种共享接踵而来。而对于女人来说,衣橱中总是缺少一件时下的适合的穿着,衣柜中却也总有一大批所谓的以后再穿的后备装备,但真的能穿到的却寥寥无几。于是乎新的共享产品应运而生——共享服装。我认为共享服装在一些高档礼服外套活动服装之类的还是可以接受的。比如礼服类服装,我们都知道很多礼服类的服装生活中并不太实穿,而且一般一件礼服基本穿一次就会被闲置了,其实很多资源就这样被浪费了,如果可以拿出来共享的话使用率会高很多。
共享服装购物平台前景如何?
飞哥观点第一次听到共享服装这个概念,作为一个80后老男人而言看不懂猜不透想不明。第一感觉这是一个伪需求的idea,也许女人的世界男人看不懂,90后的生活方式与80后有天壤之别。多数共享服装的价值主张是天天有新衣,这完全击中了爱美女性的要害。对于小众品牌的时装,仅仅需要258元的月度会员费,一次3件会员期内无限制换,还往返包邮!就消费能力而言,多数女性同胞还的消费的起,一年花3000元,可以天天穿不同款式的时装。
问题是,有多少人愿意天天穿别人穿过的衣服呢?飞哥随机问了公司的几位妹子,她们对花钱租衣服并不排斥,比如婚纱晚礼服之类的也会考虑。但若是平时每天穿的衣服,都要靠租,即便价格很低,也不愿意去尝试这样的服务,这无形就把大部分客户拒之门外了。那么,这个项目本身是否赚钱呢?假如按一个月10次30件衣服计算,运费成本一次往返大约按10元计算,一个月的运费就需要100元,一年的运费保守需要1200元。
余下的销售额按1800元一年计算,100个会员的销售毛利是18万收益。如果按365天衣服不重样的穿,365件衣服批发价格按照220元一件拿货价格,一年的成本大约在8万元上下。100个会员产生的毛利营收是10万,按1万个会员计算,一年也才1千万的毛利。这并未除去推广运维人员工资成本。显然,从共享服装租本身的商业模式而言,是不赚钱的。
但商家为何好做赔本赚吆喝的事情呢?在飞哥看来,共享服装只是一个撬开连接时尚女青年的一个大门,有了这个噱头才能抓住哪些渴望天天穿新衣服的客户群,未来主要还是靠售卖服装产生盈利。因为有了日租,就形成了高粘性的用户群,有了这些用户群未来提供个性化定制,精品商城的用户倒流成本就很低。因此,飞哥得出的结论是共享服装真正的盈利点不再共享服务本身,而是在于获取低成本的精准用户,为后续迭代增值业务做铺垫。
共享经济下,服装批发模式还是一成不变的吗?
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就算共享经济火遍全世界,服装批发模式依旧,就算模式有所改变,但绝不可能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之类的模式。服装是消耗品,尤其是中低端服装。相信大部分女孩子们都深有体会,衣服穿过一季,第二季很少会继续穿,尤其是一些淘宝货。而就算是中等偏上档次的衣服,穿个两年也就坏了,所以服装绝对算得上是消耗品了。
介绍客户的方式多种多样,我在一篇名为《门店没有客户,增加流量的八招》的文章中介绍过。今天我想简单说一下几种引流方法:1。通过微信今日头条和Tik Tok的传播实现引流;2.通过改善购物体验增加顾客进店频率;3.通过提升会员和客户的专属服务,放大口碑效应;4.通过社区管理扩大消费者的粘性;5.通过塑造个人IP,扩大人际交往的社交圈;6.相应的流量由横向联盟引入;7.通过扩大服务范围增加进店概率;8.我擅长用爆炸式思维吸引消费者。
所以服装批发的模式永远不会因为共享经济的影响而改变。我们来分析一下两者的区别。以首次实施的自行车共享为例。自行车共享可以放在整个城市,大街小巷。只要不占车库和人行道,衣服呢?如何交付?也许可以做成无人售货机的样子,最好在旁边加个更衣室,但是衣服共享后脏的问题怎么解决?衣服需要经常清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做一个投币洗衣机。
文章TAG:服装共享 共享 服装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