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变法失败后被囚禁,而参与变法的珍妃也受到牵连,慈禧命人扒光她的衣服仗责,这是因为她作为后宫第二次干政“坏了家法”,最后被直接打入冷宫。慈禧找到杀珍妃的机会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带着宫里的一堆人马出逃,这终于让她找到杀珍妃的机会。因为慈禧强词借口带珍妃一起走不方便,留下她又怕年轻惹出是非,有辱皇家脸面,于是将她投井杀害,此时珍妃才24岁。

(珍妃被推入井中)1901年,清朝跟八国联军谈和,慈禧、光绪返回北京。慈禧见投珍妃的井依然如故,便叫人将尸骨捞上来,装殓入棺,葬在阜成门外恩济庄太监公墓南面的宫女墓地,她想用“贞洁殉节”的名义掩人耳目,并将珍妃追封为珍贵妃。慈禧死后,载沣将珍妃的死因从“投井自杀”改为“被崔玉贵投入井中溺亡”。民国四年,珍妃的姐姐做了太妃,才将她迁回崇陵妃园寝,并在珍妃井的北侧为她布置了一个灵堂用来供奉她的牌位,灵堂上悬挂一额纸匾,写着“精卫通诚”,赞颂珍妃对清德宗的一片真情。

(慈禧出逃)井口不到10寸,珍妃是怎么被推进去的?原来我们现在看到的珍妃井上面的石雕物件并不是井口,而是后来慈禧西逃回来后在原来的井口上面又加了一个石头井沿,再用铁棍穿过锁住。它的作用应该是防止旁人不小心坠入井中的安全措施,当然这个井口地锁也是文物,并不是故宫工作人员打造的。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井口上面石雕物件的尺寸,真正的井口是远远大于10寸的,足够把珍妃推入井中。

朱元璋为什么要恢复殉葬制度?当时陪他殉葬的妃子有多少人?

据记载,给朱元璋殉葬共有妃子46人,宫女15人。至于殉葬方式据说有两种,一是灌服水银二是缢死,过程十分残忍毫无人道可言。老朱当过和尚要过饭,当了皇帝后勤政程度古今罕见,眼看着要死了,自然想着可以在地下放松身心享尽荣华,于是在临时前给朱允炆下诏:责殉诸妃。朱允炆自然不肯违背爷爷的旨意,于是按照惯例,将老朱后宫中没有生育的妃子和十多个宫女一起殉葬。

据说当时殉葬的旨意发布后,那些定下来要殉葬的女人知道大难临头,立刻哭声一片。但她们再如何的不情愿,也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据记载,到了殉葬的日子,太监们在后宫的开阔地准备好了最后的美食,等这些殉葬的可怜女人们食用完毕后(估计没人还有心思吃东西了),就带着她们进到选好的厅堂之中。厅堂上都已经事先摆好了椅子,殉葬者站在上面,将头伸进悬挂的白绫中,太监撤掉椅子,她们很快就香消玉殒了!至于那些不肯殉葬反抗激烈的女人,则灌服水银或者由太监直接用白绫勒死。

这些可怜的女人也不能葬入朱元璋的孝陵,而是被埋入帝陵周边事先建好的殉葬陵墓,如同在九泉之下仍服侍在朱元璋身畔。朱元璋选择让后宫无所出者殉葬,后人推测有几个原因,一自然是为了在地下仍享受艳福,二是老朱一生节俭,怕留着这些女人吃干饭浪费粮食,三是怕自己死后她们秽乱宫闱。由此可见,朱元璋虽然是做了皇帝,还是摆脱不了他狭隘的本性。

后来朱允炆还假惺惺地冒充明君,把这些殉葬者的家人都封了官职,以表彰她们的牺牲。人都死了还做表面文章,简直是厚颜无耻。殉葬这种事情自古有之,在商周时期,一般的殉葬者都是战俘或者奴隶。当时的战俘和奴隶的地位和牲畜没什么区别,不仅是殉葬经常用到,甚至在求雨、祭祀祖先、重大节日等等时刻,都会杀掉一些战俘和奴隶。

后来也有人认识到,用人来生殉过于残忍,于是出现了以陶俑代替人殉的方式,不过人殉仍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秦始皇虽然制作了数量庞大的兵马俑,但二世仍把后宫无所出的嫔妃都送进了始皇陵,另外殉葬的还有那些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工匠,同时实现了灭口和殉葬两个目的。到了朱棣驾崩的时候仍有众多的嫔妃和后宫女子殉葬,方式和朱元璋如出一辙。

号称仁慈君主的明仁宗朱高炽还亲自到了现场,和这些女子一一话别,大概也说了一些你们忠心耿耿我很感动,到了下面好好服侍先皇,我以后对你们家人一定很好之类的屁话,一方面显示他所谓的仁义,另外也监督整个过程。不过他的孙子明英宗朱祁镇却十分令人称道,这位仁兄虽然听了太监的话以致于遭遇土木堡之变,但在殉葬这个问题上却是千古以来难得的仁君。

 9/9   首页 上一页 7 8 9 下一页

文章TAG:用贝玲  反孔  档次  化妆品  如何用贝玲妃反孔  你用的化妆品是什么档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