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我拍摄于一个非常糟糕的雨天。仔细看,还能发现中景有个撑着黄伞的人。摄影是需要注入光线这个灵魂。但对于瀑布丛林这类题材来説,阴雨天,至少还没那么糟糕。但阴天的全局漫反射光,依然会让景物变的非常平没有层次。“前期不够,后期来凑” 我们可以通过后期的光影重塑亡羊补牢。上图是我调整完后的成片。其实也没那么糟糕了。

阴雨天的水汽朦胧反而营造出一种“山色空蒙雨亦奇”的静谧感。我们再来看看原图:因为雨天的原因,湿滑的树叶,石头很容易产生反光,这些讨厌的高光极大的干扰了视觉的重心,削弱了瀑布的主体感,让画面变的很杂乱。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后期的手段去重塑光影,化繁为简。首先我们要对图片的光线状态进行分析,拍摄地是个山谷,虽然当天是阴雨天,但是山谷这个特殊的上开口的结构,让光线仅仅从上方进入,这其实在原图中就能看到一个轻微的明暗反差。

在后期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强化。接着构思一下这张图片最后呈现出来的视觉艺术效果。我回想起当初遇见这个瀑布时的场景:青山隐隐,细雨渺渺。曲径通幽,深入崇山。未见其身,已闻其音。拨云见日,白练千仞。当时,我在潮湿泥泞的山林中循声摸索,当拨开树叶见到瀑布从天而降,真的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在构图时,也特意取了树叶作为前景,这种包裹式的画框构图更有那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所以,后期上我的构思是去压暗周围那些干扰的高光,将视觉中心引导至远方的瀑布,同时加强山谷上方的光感去强化瀑布的降临感。这张图片也很类似,瀑布同样是在山谷中,光线的逻辑也是自上而下。我压暗了周围杂乱的高光,强化了山谷上方的光感。下图是最后的成片:Ps:拍摄这类离水源很近的图片,为了避免长曝光时溅射到镜片的水滴。

我不会用nd滤镜,通常会用高速快门多张堆栈的方法去模拟长曝光的效果。这也是一张光影非常杂乱的图片,森林中的树叶形成了很多凌乱的反光,让全图看起来非常散。当时拍摄时是大晴天,我等到了太阳钻进云层后进行拍摄,此时的光线就由直射光变成了漫反射光,将反光降到最低,尽可能减少后期的难度。这个拍摄地比较宽敞,没有山谷的遮挡,漫反射光线均匀的洒在全景,在原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全图几乎没有明暗的对比。

这是一个劣势也是个优势。没有太多光线逻辑的束缚意味着我们可发挥的空间也更大。我将入射光线定在了左上角,顺着光源的方向和渐弱的趋势去塑造明暗的过渡和层次。提亮那些溢光的区域,压暗周边分散视觉的高光和光线照射不到的区域,最终呈现出一个合理的明暗过渡和梦幻的气氛这张图片又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图片拍摄于一个疾风骤雨的下午。

太阳突然从云层里出来了一下,这也是我一直等待的时机。因为太阳前面还是隔了层薄云,所以光线的亮度不够,照射在山体的明暗反差也很低(下图)但是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光线,都能够成为后期光影塑造的基础。我根据原始光线的方向去强化光影。加强受光面石壁的亮度,压暗背光面,从而加强明暗对比。这一系列的操作都基于对图片加深减淡的操作,就是我们所说的加深减淡(D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画面  光感  空间感  打造  后期  后期如何打造画面光感  如何增强画面空间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