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什么是佛教的“正念”?
正念是八正道之一。八正道为:正见、正念、正定、正语、正精进、正思维、正业、正命。正念就是念念不忘善法,正念也是指忆念自己的所修和所断。佛教的正念,其实跟另外一个是分不开的,那个就是正知。往往一起说就是正知正念,也有说正知正见。若要修学善法,就应该要正知善持,正念善护。为什么要说正知善持,正念善护?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正知?正知:就是经常用智慧来观察三门的行径,也是指精通该断该修的一切法义事宜。
在行持各种善法时,初学者很容易丢失正知正念。首先丢掉的是正念,随后丢掉的是正知。当正知丢掉以后,你要修行的正法,此时无完全落空。修行人把自己的心比喻成马,正念比喻为拴马的绳索,正知比喻为拴马的主人,主人需要常常看护自己的心(马是否被拴住了)。所以佛教经常把正知正见同时讲出来,就是喻意正知一定要有一个正念的守护。
在禅修时,经常掉举昏沉而点头的人,就是绳索(正念)解开了,可能早已经是心猿意马,正知也就不在了,跑掉了。有的人是人云亦云什么“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是指安住在心的本性中,不要说安住在心的本性,就按住在一个念头上都做不到。他的现实是:无法认知心的本性,而且他的这匹马没有主人(正知),还是一匹野马,连绳索也不具备(正念),他什么都没有,还活在什么当下?谁又能知道呢!应该叫到处流浪。
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欲。哪一种欲望最难控制?
眼、耳、鼻、舌、身、意是人的六根,接受外界信号:眼观色,视觉;耳听声,听觉;鼻闻香,嗅觉;舌尝味,味觉;身触,心觉;意思法,抽象思维;眼只能见前面、左右三方;耳能周听十方,包括远近,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鼻只能嗅闻;身只能觉触,了知逆顺苦乐之境,与物合有知觉,离开却无。舌能尝味,能言说一切诸法;意根静默,一切诸法无所不包,所谓只有做不到,没有想不到。
人的六根本具各自功能,遇到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就会起作用,无所谓高下,各有其局限。尽管意根诸法无所不包,但离开眼、耳、鼻、舌、身也是无所作为。人造业善恶有三:身业:身体的一切造作,如杀、盗、淫是恶;不杀、不盗、不邪淫是善。口业:囗上的造作,如妄语、两舌、恶囗是恶;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囗是善。意业:第六识的思维,与心识相应,如贪、嗔、邪见是恶;不贪、不嗔、不邪见是善。
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前五者人皆知之,意为什么?意何以能静?
就“六”来说,很有讲究,有七六、九六之别,当下之世,更有六耳猕猴乱真假,六法法师扰法界。六根之物,眼耳者,常人看得见,摸得着,唯有意,经典中多有描述,但没有指出它究竟是什么。意是什么?实际就是脑细胞,人动脑,就是意在动;意思,就是脑在动,常人皆是随意而行,而心不在焉。意,好高骛远;意,趾高气扬;意,东奔西跑。
文章TAG:持眼 三十二 佛家 佛陀 佛家如何持眼 佛陀的三十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