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品牌扩张时期。无印良品的商品品质化转化,是通过倡导 “这样就好”的平和的满足感,或者说,性冷淡风来实现的,它的这种以理性态度表达自己对品质的挑剔的个性,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当然,对很多人而言,这一阶段对他们更熟悉的还是无印良品的设计师,比如说,原研哉和深泽直人。原研哉在无印良品的产品中融入“虚无”的概念,这也导致了一些跟风潮流:产品本身没有品牌名称,没有明确的商品信息,但是却能满足用户对美好品质的想象。

原研哉作品网易严选、米家有品,包括刚创立的京东京造,都是按照这个思路走过来的。谁在追捧无印良品?无印良品在推广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我正在构建一种生活的哲学。 其一,无印良品的产品形态有深厚的哲学理论根源。 早在古典主义时期,“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就是很多人追求的处事目标,反映在产品设计中,就是现代设计中的“少即是多”的理念。

作为一种区别于奢华之外的文化特征,无印良品的极简设计很高明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让使用者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其二,无印良品惯于从传统文化中挖掘良品并找到商业结合点。把自己的思想通过产品传达出来,在传导自己对生活态度的同时实现盈利,这是无印良品生存的基本商业法则。 其三,无印良品的极简其实并不简单,这种简像容器,能够容纳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这也是无印良品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无印良品的极简表现在形式的朴素,但是通过产品,使用者可以体会到设计师的对物的尊重以及工艺上的精良,它的高明之处恰好就在于留白:用极简的形式画出物的轮廓,留给消费者极大的畅想空间。所以很多人爱无印良品,是用心在爱。无印良品在中国变味了?日本人对品质的追求是令人发指的,这一点通过无印良品可以体现出来。但是逛无印良品多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这时无印良品的问题就出现了:风格是很统一,但是太单一了。

所以每次逛完无印良品,电商君都担心自己会不会性冷淡。而且无印良品在中国似乎越来越变味了。其一,背离了初衷。 无印良品从诞生起,就确立的自主品牌的三大要素:对品质的追求、设计上的标新、低价策略,但是在中国,这三大要素都有些变质了。先说价格,在日本,无印良品的价格比较亲民,但是到中国后却摇身一变,成为中产阶级的入门产品,比如说,一个剥蒜的工具就要花小几百,这就有些过分了。

再说品质,至少电商君在深圳万象城无印良品买的一些东西,质量都不太好,每次用完后都感觉被套路了。其二,没有实现本土化,还涉及区别对待。首先,中国卖的无印良品,却带有日本的痕迹,比如说,衣服上印的节日有天皇寿辰等。而且,它的很多东西更适合日本人那种狭窄的生活方式,一些产品在尺寸、大小、形状方面都是按日本人的喜好设计的,中国人用起来往往不合手。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无印良品  溃败  全国  全国有多少家无印良品  无印良品在中国溃败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