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其实就是制造偏爱。图腾崇拜,Logo文化本身就是街头文化的重要一环,也是街头潮流最原始的模样。品牌的出现是伴随着消费者的不安全感而来的。在Protein最新关于自我意识的一项问卷调查中,71% 的人表示对网络上如洪水野兽般的信息内容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因此,你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抽离令人窒息的信息海洋,消除他们的无力感与迷惘感,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来获取社会认同。
品牌往往代表着更深层次地融入某一文化群体的通行证。身着Supreme,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件衣服,而是渴望触碰到滑板文化、或者英国滑板青年拥护的house音乐。穿上一身Palace,不仅仅是因为它标志性的三角Logo,而是让有着共同精神需求的“同行”立刻发现你。因此,品牌一旦得到某个亚文化群体的认同,那就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人们通过这个品牌找到同类,打败“无力感”。
即便这个小品牌越做越大开始大众化,也并不意味着失去原有消费者,而是这个亚文化圈层越来越大,这个亚文化越来越受认同,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也就是为什么,反主流文化最终变成了消费文化。2. 对品牌文化保持严肃态度让你的品牌看起来小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最初的品牌文化保持严肃态度。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你正在制作的产品,而是产品的附属品及一些内部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每个想要成为群体一份子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自己做信徒,把顾客培养成狂热者:即使人们想要与普罗大众不同,他们也想聚集在一些小群体中。当他们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信仰时,就会聚集在一起,进行更多的探索。而手握缰绳的人,就是你。用你的主张,找到你的知音:为了保护你的小众,保护你的商业基础,你必须树立起权威。去了解所有事物,也就是去了解小众,并且在你的受众中培养鉴赏家。
以潮牌为例,卖了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对酷的严肃态度:要坚定地摆出不畏缩的姿态,不为外界声音所左右。像Supreme这样的酷品牌就可毫不费力地获得营销效果,这也是Supreme创立初期传下来的个性基因。如果一个不了解Supreme品牌调性的消费者不小心走入了它们位于纽约的零售店铺,那将会是一种让人心生敬畏的购物经历——消费者会更渴望深入其中,从而获得品牌认可。
扎克伯格说,“顾客从来不是上帝,我们自己才是上帝”。对自身品牌文化的定位和坚持,不迁就顾客,在顾客需求和品牌定位中找到平衡点,才是我们需要做的。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已不再只是满足于是否是名牌、是否符合大众潮流,而是关注品牌是否有个性、是否适合自己的品味。消费者的眼光在变得苛刻的同时也对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章TAG:卡尔丹 临街 连锁店 打拼 门店 卡尔丹顿品牌全国有多少家门店 打拼20年从临街店铺做到品牌连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