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深圳的科技业著名品牌,手机有华为、中兴、一加、努比亚、酷派、金立;家电有创维、康佳、先科、漫步者;电脑相关有神舟、七彩虹、昂达、航嘉、雷曼、腾达、影驰、映泰、磊科;互联网及软件品牌有腾讯、迅雷、本地宝、快播、金蝶……如此规模,放眼全国也无人出其右。上海是我国最早的国际化大都市,更是全国经济金融中心,向来喜欢大企业直接来此落户,而不是作为一个大号的创业孵化器去扶植一些创微企业,注册资本小于几个亿的都瞧不上。

然而深圳现在这一票名企当中,大部分都是从小微企业发展起来的,有下海或下岗职工创业、有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这些人创业初期很多都是一个分饰多角,同时客串老板、财务、人事、一线职工,甚至跑腿帮员工买饭,马化腾初期都得自己扮演女生聊天给OICQ增加人气,就这种创业型作坊级起点的企业在上海能存活吗?也只有当初包容性极强、对小微企业扶植力度极大的深圳能够留得住。

感觉今年普遍服装厂的生意都很差。快双十一了很多厂都没事做为什么?

服装加工,一直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技术含量并不高,但同样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2019年,实体行业的生意都比较差,服装行业也是如此! 我们镇上,大大小小的服装加工厂就有20、30家。原来,服装后道处理,就是成品服装的包装、还有剪线头,按件计算收入。2017年、2018年,一天怎么也能有100元,甚至200元的收入!但2019年,尤其是上半年,每天只有几十元的收入,甚至很多工厂都不需要这样的“临时工”了。

从这一点来说,2019年服装加工厂的生意确实下滑很多!而之所以,造成如此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大抵如下:同业竞争。要知道,服装加工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投资门槛也低。这就造成,同业竞争相当厉害,互相压价、抢订单,生意自然也就会差一点!出口量下跌。之前,很多服装都是外贸订单,出口日本、韩国、甚至美国。我们这有一工厂,专门是做日本和服的,前两年生意好的不得了,今年差不多处于半停工的状态!品牌意识不强。

国内的服装厂,还是遵循以前,收取加工费的模式;很少去投入研发、没有创立自己品牌的意识。这就使得服装厂的附加值很低,一旦经济疲软,业务量将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不过,据我所知,10月份之后,服装行业的订单总量是有所回升双11、双12两大购物节,很多商家提前下订单、生产备货,以应对消费者需求。过节因素的影响,再有2个多月,就得过春节了。

上海现在还有服装工厂吗?能在上海那种高成本的地方生存下来的工厂是什么样的?

谢谢悟空邀请!对这个问题我想很多朋友有一个误解,认为上海这种生活成本很高的地方不太可能还有服装工厂。其实上海服装工厂越来越少确实是真的,但目前上海的服装工厂还是存在的。我是90年代初来上海的,一直工作和生活在杨浦,也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兴衰吧。记得有一年在上海国营针织服装厂上班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能拿到1000多,而且那个时候是3班倒,每天只做8小时的,周日是休息的。

基本是上海职工平均工资的两倍多。不过现在在杨浦市区这种地方基本不太可能找到服装工厂了。后来上海的服装加工厂基本都是朝郊区发展,在2000年左右上海郊区基本形成了三大主要生产基地:青浦纪王的梭织时装生产基地,奉贤金汇的针织服装生产基地,松江叶榭的毛衫生产基地。 在这些基地周边集中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制衣工厂和相当多的产业工人。

不过随着上海的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加上前几年搞环保拆维等行动,很多工厂都搬离了上海。目前在上海的一些工厂基本还是聚集在那三大基地周边为主,不过都是小工厂多,那种上百人的工厂屈指可数了。而且上海大部分工厂主要还是以上海本地品牌和外地相对品质要求比较高的品牌订单为主。毕竟对于这样一个老工业城市,各种工艺技术在人才和设备,还有款式设计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优势。

所以我认为在很长时间内,服装厂在上海都不可能出现一家都没有的情况。当然如果在上海做低端市场货,生存下来的空间非常小了。我们有两个同行是前两年把工厂搬到安徽老家去做的,但去年又搬回上海了,他说虽然上海做服装加工确实很难,但在老家也并不容易,现在四五线城市的生活成本都超过上海了,而且老家营商环境也没有上海这么透明。

 7/7   首页 上一页 5 6 7 下一页

文章TAG:服装厂  一万  工资  上海  为什么上海没多少服装厂  才知道为什么服装厂给一万工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