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前的中日文化明治维新前,中日文化的思想内核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日明治维新后,日本基本抛弃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只保留了自己的体系,完全否定了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接受了西方文化为自己强国所用。

中国文化日本文化西方文化有什么差异?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与中国文化在内核上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保留了部分内核,全面吸收西方思想,文化进行了迭代升级,二战以后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明治维新之前的中日文化明治维新之前,中日文化的思想内核都是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日本吸收中国的孔孟之道,也把小乘佛教融入日本文化,诞生了一休这个修为极高的花和尚。

但是基于国土的大小,生存资源的差别,长期文化塑造在细微之处造就不同特质,中国的人与人人与自然更为粗犷,讲究大气,而日本文化则更为细腻,讲究极致,从茶道上可以看出一二差别。中国的人伦观念更为重要,而日本人更容易出现叛徒和不忠,尤其在战国幕府时期比较明显。中国人天性更为乐观豁达,日本人更为消极悲观。菊花和剑是日本文化缩影,代表着日本人性格内向而暴烈的精神世界,崇尚一种短暂绚烂凄美的人生观。

相比较而言,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更谦虚谨慎,务实求学,而中国更爱好大喜功,不思进取。西方文化的内核西方文化的起源是古希腊哲学,本质上是探究事物真相的一门学问,他内核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究客观世界的真相,举个栗子比如对水的研究,延伸到科技领域得出水的组成元素氢和氧,而氢被利用为火箭升空的燃料,帮助人类探索宇宙。

所以,以古希腊思想为起始点,西方人历经几千年的不断思考和迭代,逐步形成了当今世界主流知识领域的各种分支,包括我们今天学习的数理化等基础自然科学。而这些基础自然科学是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创新成果,与中日文化更强调人与人关系的文化内容有很大区别,所诞生的物质文明成果也是差别巨大。明治维新之后的中日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基本抛弃了中国文化的内核,仅仅保留了日本自有体系,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包括中医在内的部分,全盘接受西方思想文化为自己成为强国所用。

有兴趣可以了解日本人的一些观点福泽谕吉所以,在1840年开始,发动了经过精心准备的甲午战争,得益于利用西方科技成就壮大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割地赔偿,而在近代的侵华战争中一度占据优势,这些与日本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有很大关系。从这个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中国开始逐步有节奏地释放西方思想在中国影响,包括科技教育经济等领域的引入,而日本一直保持对西方文化的高强度学习,很快从二战中再次崛起。

我们今天的物质文明成就,与吸纳西方思想的文明成就有重大关系,这不在于个人是否承认,科学本就不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产物,而我们今天的所利用的就是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以及近代科技革命的成果。日本虽然全盘吸纳西方文化,科技领域在世界前列,但是在语言方面却非常保守,英语普及并不高在传统领域,日本也是积极保留其传统文化优秀的地方,比如日本清酒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而日本的饮食文化也在影响全世界。

为啥日本认为继承了大唐文化,韩国认为继承了大明文化?

唐朝作为中国封建史上的一个巅峰,是日本景仰的一个朝代。使日本从奴隶制走向封建制,并全盘仿照唐朝,甚至日本当时的都城平城京也完全按照唐朝长安城的布局建造。在唐代,鉴真东渡把唐朝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带到日本,使日本迅速完成封建化。鉴真东渡的故事几乎耳闻可闻,六次到东瀛,不遗余力地传播唐朝各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来了大量的图书文物。

那么,今天我们在日本旅游的时候,为什么有些神社和寺庙看起来像唐朝的建筑设计结构,而中日两国的文化又非常相似呢?中国到了明朝,当时朝鲜半岛还是高丽王朝。韩国在明朝的帮助下,成功推翻了高丽王朝,建立了享国500多年的李朝。朝鲜的名字是明太祖朱元璋定的。李氏统治时期,从明朝开始全面学习文化、宗教、服饰、建筑、政治制度,都是明朝的翻版。


文章TAG:中日服装文化比较  文化  中日  大明  韩国  服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