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共产党员还长期穿着中山装。1949年后,中山装作为正装出现。因为毛泽东经常穿中山装,所以中山装在西方也被称为中山装。四山服饰的挺括礼仪,穿中山装,讲究平整,线条笔直,这也是穿中山装的重要礼仪。与西装相比,中山装的配饰就显得简单多了。

中山装和汉服,谁更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服装?

中山装就目前而言属于小众服装,未来也一样,这不是推广就能解决的事情。中山装的前身是借鉴了日本学生制服而产生的服装类型,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生活时期对其有所欣赏并作为常服穿戴。回国后在重要公众场所和重大历史事件中常以此服装出现,因此产生了名人效应并从此普及开来。民国时期最为流行,旗袍和中山装在当时是上流社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大家在看民国时期影视剧的时候县长一般都是以中山装出境的。建国以后中山装受到知识分子群体的青睐,上口袋插两只钢笔是有学识和身份的暗示。目前中山装仅有少数中老年人穿着,即使有人大力推广也不会成为流行服饰。鉴于中山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或者是民族民粹思想认可度来说,它从那一方面都代表不了中华民族服装。汉服不能简单理解为自汉代始流传至今。

汉服是自秦以来汉民族历经各朝代承袭和改良发展而来的,汉服包括常服.礼服.官服以及配饰等统称为汉服,汉服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较大,在某种程度上汉服文化也可以称做儒家思想文化,儒家思想对汉服的着装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简单的例子就是以着装的程度来衡量人品和道德水准。民间俗语衣帽正,人品正和成语衣冠禽兽等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和汉服文化的关系。

军统平时工作穿军装还是中山装,潜伏的军统服装是不是错了?

戴笠最早组织复兴社特务处时只有10个家伙,也就是后来军统内部有名的十人团,其名单之前的文章有罗列过。而到了1937年抗战爆发时,特务处总人数已经突破3600人,到了军统势力顶峰期的1943年,内外勤人数保守估计也在50000人左右,其他归军统掌握的特务武装不计在内,戴笠手下的人马也快有两个军的兵力了。

所以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就要理解军统这50000多人都是怎么样存在的。军统人员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大类重庆罗家湾局本部含直属的特务总队看守所集中营等单位外省各区站组等分支机构大区省站城市组由军统控制的公开军事和执法机构隐藏在各行各业的特工和情报员海外派驻情报机构。所以军统人员的公开身份是非常复杂的,而不是你想像的那样,每个军统特务都在脑袋上面刻着军统俩字。

只不过,无论是如何形式存在的军统人员,在局本部都有档案,都要接受戴笠的直接指挥或秘密命令。加上忠救军中美合作所等武装,到抗战后期军统的整体力量已经超过了20之众,尚有被其策反可以间接指挥的伪军80万人,势力膨胀的非常惊人,也终于引起了老蒋的疑虑,抗战胜利之后军统裁汰整顿已成定局。戴笠摔死以后,改制最大的阻碍不复存在,因此军统的绝大部分人员都被剥离出来,安排进了国防部二厅交警总局等部门,在编人员总数被压缩到6000余人,且更名为国防部保密局。

一,局本部机关和直属单位。军统局在秘书室等于办公厅的性质,主任秘书郑,代理为毛之下原来设有四个处,后经戴笠不断扩充发展到八大处,分别是一军事情报处二党政情报处三行动处四电讯处五司法处六人事处七经理处八总务处,后期还曾经增设了训练处警务处和布置处。实际上,上述八大处真正执行外勤任务的只有行动处和司法处,其他都是坐办公室的机关人员。

作战处主要负责军队系统的各种作战,同时也指导和协调所有下属区、站的作战,包括各级作战兵团、旅、团等80多个作战单位。因此,行动科的行动单位和所有区站在执行公共任务时可以而且应该穿军装,以便于证明自己的身份。但在执行不想惊动对手或敌占区的秘密任务时,必须由便衣出动。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文章TAG:中山装服装  中山装  汉服  服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