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沟通方面出了问题,导致以色列财政部在没有和外交部“磋商”的情况下,即通知外交部,将实行新的“报销”制度。而如果按照新的报销制度,对于已经报销的多余部分,这些外交人员必须“退返”。这就损害了这些外交人员的个人权益。因为,已经报销的,说明花出去了!再让他们“返还”,显然“不合理”。所以,他们以关闭使领馆的方式以示抗议。
有网友担心说:“使领馆关闭了,那如果以色列人在国外需要救助怎么办?”其实,所谓的“关闭”,只是不再办理签证服务等事项,也可能会影响外交事宜。但却与个人的“应急和救助”无关。这也就体现了以色列人的真爱国和对同胞的“真情”。也就是说,即使他们不是使馆人员,如果他们的同胞需要救助,他们同样会“义无反顾”。其实,以色列外交部的“罢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在2014年的时候,以色列外交人员已经“罢工”过一次了!据此前的媒体报道,以色列外交部曾在2014年3月罢过工,当时,以色列外交部关闭了在全球各地的102处使领馆,虽然外交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却也没有阻止以色列的发展步伐,以色列也并没有因此变得虚弱。这就是爱国的“哲理性”问题。这个哲理就是个人权益得到尊重后,其爱国的动力会更足,会更有“归属感”,会更加落在“实处”。
这个实处就是使以色列“更强盛”。以色列人所创造的成就也栓释了这个“哲理”的内涵。以色列“国小人少”,资源贫乏。但以色列人的人均GDP却达到了4万多美元,位列亚洲前几名,丝毫也不逊色于中东的一些产油国。最主要的是,以色列在沙漠化的国土上却创造了现代化的农业样板,成为了全世界学习的标杆。更重要的是以色列的工业化和科技水平同样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最最重要的是以色列在教育和基础学科的成就更是以色列未来可以长久立足的“法宝”。显然易见,对个人权益的争取,并没有妨碍以色列人对国家的贡献。从去年到现在,以色列已经举行了两次大选,新政府始终没有组成。本月21日,内塔尼亚胡又一次组阁失败。现在,组阁权又转到了中左翼联盟的甘茨手中,假如甘茨组阁失败的话,以色列将会进入第三次大选程序。
之所以组阁失败,皆因有些党派不愿放弃理念和原则。也许有人会说他们不以大局为重,是在损害以色列的国家利益。就像英国脱欧一样,似乎被嘲笑。但是,这种尊重民意和尊重程序的做法,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损害国家利益,但从长远看,则可避免这个国家大的“灾难”。而一旦他们达成共识后,其“事半功倍”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这就个人正当权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哲理性”。
文章TAG:卡姿兰 坚决拥护 总工 入选 待遇 卡姿兰总部待遇如何 坚决拥护茅台总工入选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