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本身,即墨可能会自己发展成一个小城市格局,有独特的中心区和放射状的扩展区。但在与主城区城市化衔接之前,即墨的步伐未必比黄岛快。这种两岸互动发展和海底隧道、跨海大桥海底地铁相继建成,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离青岛太远,交通便利程度远不如黄岛。虽然有很长的海岸线,但是这条海岸线不仅距离即墨主城区很远,而且景点与市区的联系也很差。
青岛胶州以后的发展会超过即墨吗?有哪些优势条件可以证明?
胶州和即墨的产业定位不一样,胶州的锅炉,铁塔,辣椒产业都很牛,即墨得轻纺,针织,批发,海岸线旅游业都做的不错有可能过几年胶州因为飞机场能发展一次,但是要知道胶州的大部分产业并不需要太多的人口来支撑,有钱的还是那一部分人,即墨就不一样中产小老板特别多,特别是服装产业,所以论个人家庭财产即墨要比胶州好太多了。
青岛胶州的未来发展情况会怎么样?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来辩证地看待题目的问答。1:地理位置。胶州市地处胶莱河入口南部,属海淀平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6。年均降水量695.6毫米。胶州是山东半岛联结省市间海内外的重要交通咽喉,海陆空和地铁将无缝对接,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级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国家级欧亚经贸产业园等4大国字号平台,科技教育旅游文化事业均蓬勃发展。
2:经济发展水平。胶州市行政区划面积1324平方千米,总人口87.6万人,2015年GDP生产总值981.15亿元,人均11.2万元。胶州市辖6个街道6个镇,2015年全国百强县排第19名,北方第4名。3:产业分布情况。2011年,胶州市生产总值完成668.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8%,其增速分别比中国全省和青岛市高6.6个4.9个和4.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95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377.12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246.26亿元,增长15.3%。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2.4b.9%和34.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个9.9个和5.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7.157.435.5调整为6.756.436.9,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提升。
青岛即墨区和黄岛区哪个更有发展潜力?
即墨未来重要性或许不亚于黄岛,但是存在感和名气必然是比不了黄岛的。首先黄岛主城离青岛市区更近,而且游客众多,其海岸线和市区海岸线浑然一体,在外地游客眼里,黄岛俨然和青岛主城已经形成一个整体,连景点都和市区都排成了一条龙的游览方式。黄岛前海城建的飞速发展,不仅吸引了很多青岛土著购房居住,而且因为东方影都等新兴景点的落成,青岛这边节假日去黄岛玩的人也有不少。
两边这种交互式发展外加海底隧道跨海大桥海底地铁相继建成,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即墨离青岛市区太远,交通便捷度远不及黄岛,虽然有很长的海岸线,但这海岸线不仅离即墨主城较远,而且景点和市区衔接性太差。即墨未来定位是大学城 蓝谷这种科研学术外加轻工业的路子。所以既难以吸引游客也对市区人群没有引力。那么至少从旅游消费和购物消费来说,即墨已经输给黄岛很多分。
单说经济发展和城建本身,即墨可能会独自发展成为一个小型城市的格局,独有的中心区和辐射状的拓展区,但和主城城市化对接之前,即墨的步子可能快不过黄岛。另外就是人口,黄岛人口近200万,而且外来人口非常多,人口规模几乎是即墨的一倍,这对于一个区域的整体发展是有着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即墨未来的发展必然不会差,但当对手是第三大国家级新区的时候,我还是更看好后者。
明明即墨历史更悠久,为什么成了青岛的一个区?
官方说法不详。先简单说一下老人口讲的民间说法。不一定正确,但应该合理。即墨金家口码头是明朝天启年间开埠的。开始的时候,商人只在海边种草。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金口码头在清朝乾隆年间成为北方著名的商埠。清中叶至民国初年,金口的繁荣达到顶峰,成为附近几个县的采油业中心和南北商品集散地。金口港的崛起,刺激了这一方的经济发展。
文章TAG:青岛即墨服装发展 即墨 悠久 明明 青岛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