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旗袍的原型来自满族服饰和汉族服饰。长发卷起来的长旗袍很温柔,小碎花的设计正好展现了女人味。小碎花确实是非常适合做旗袍的面料。旗袍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经过多年的改良,它采用了最具中国特色的面料——真丝织锦提花棉。不是清朝的服饰。这是肯定的回答。

我喜欢红色有两个原因。一是显眼。在大多数场景中,红色的衣服真的很鲜艳,很有色彩。以红色连衣裙出现时,可以选择搭配明度低的颜色,以围巾出现时,可以选择搭配素色连衣裙。有古装的意蕴,现代的服装也有现代服装的优雅。在旅游摄影群中,为什么很多大妈都是穿红色衣服或者红领巾拍照?感谢系统邀请。

旗袍到底算汉族的还是满族的?

旗袍是中国的。这一点大家都没有异议。旗袍到底是汉族服装还是满族服装,其实只要理清来源即可。首先,旗袍的雏形来自于满族服装和汉族服装。在清朝以前的几千年里,各朝代的服装逐步形成了以大对襟服装为主流的趋势,即前胸一片衣襟压着另一片穿,只是男女衣襟压的方向相反。后来,满族开创的清朝统治中国时,满族的服装设计与汉族有很多的相似甚至相同之处,尤其是妇女服装,都有大对襟的设计。

因为汉族的文化已经影响少数民族几千年,少数民族也在学习汉族的文化,包括服饰。后来,300多年来,在清朝统治下,满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与汉族的进行不断融合和借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随着清朝衰败,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族服饰再次占据上风,但仍无法彻底摆脱满族服装设计的影响。而有长远眼光的人,就将汉服和满服结合起来,各取所长,形成了在当时看来既不汉也不满的怪异服装,即旗袍。

但谁知这种服装一问世,因非常符合中国人长期以来追求的创新变革精神,迎合了人民群众要求社会变革的愿望,很受群众欢迎。就这样,旗袍流行起来。并经过不断改良,使旗袍在上层社会尤其在达官贵妇妇女中,形成了高大上的形象,进一步推动了旗袍的流行。所以,旗袍已经没法区别是满族的还是汉族的了。只能说是中国的。

旗袍是清朝的服饰吗?

旗袍不是清朝的服饰,这是肯定的答案。但是旗袍来源于满人服饰,注意与不是清朝服饰,这是两个概念。我们今天讲旗袍,也就是旗袍的概念是中华女性的服饰,不是清朝服饰。却不否认旗袍的来源于旗人之袍旗人之袍也可称为旗装,注意不称呼旗袍。这样旗袍的概念很明确,旗袍是中华女性服饰,旗装是旗人之袍。满族女性的旗装并不是一件袍服,而是一套服饰。

头上要加耷拉翅如意头等假髻,形式夸张,脚蹬花盆底高底鞋。上加高,下垫高,服饰拉长,将旗女腰线抬高,下肢拉长,重心随之上移,审美中心转移到上面,使穿着者显得亭亭玉立。清代初期旗人之袍,其外部轮廓呈长方形,圆领口,窄袖有扣襻衣襟右掩,两腋部分明显收缩,袍下部开衩,下摆宽大。清代中叶,除圆领外,又出现了狭窄的立领,袍身和袍袖也比清初时宽大,下摆一般多垂至脚踝。

清代后期,旗人之袍特点是袍身较为宽博,袍袖过肘,扣缀右侧,下摆开衩,造型线条平直硬朗,外形以直线为主,不用曲线,腋部的收缩也不明显。一句话概括,旗人之袍没有腰身,不要曲线。旗袍则是在旗人之袍基础上脱胎换骨的改造,仅仅保留了袍身的形制,宽大厚重的袍身被缩小变窄,依据身体量身定做,突显胸乳与臀部曲线。

抛去了头上的假发髻,以及脚上的高底鞋。旗袍的领口纽扣等等都有很大的变化。旗袍出现开衩,尤其是高开衩,走路时露出秀美的小腿,甚至部分大腿。完全颠覆了旗人之袍不展示曲线,以厚重面料包裹身体的弊端。西风东渐,20世纪30年代,西式裁剪技术与制作工艺,也被进入旗袍制作中,旗袍展示出新的姿彩。中华女性的新形象由于旗袍的出现,被塑造出来,新时代新女性新风采。

怎样低调优雅的穿旗袍?

在旅游摄影群中,为什么很多大妈都是穿红色衣服或者红领巾拍照?感谢系统邀请。很多阿姨旅游的时候都会穿红色的衣服。我喜欢红色有两个原因。一是显眼。在大多数场景中,红色的衣服真的很鲜艳,很有色彩。相对于其他饱和度高的颜色,比如黄色和紫色,红色的吸引力更小,更容易驾驭。二是红色喜庆,尤其是皮肤白的阿姨戴着。还是很有气质的。

但是,旗袍最能代表中国女性的优雅。旗袍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可以穿的日常用品。走在街上,你总能看到漂亮的小姐姐以现代的旗袍造型轻松成为整条街上最漂亮的pup。旗袍本身并不是一个抢眼的单品,也不像其他连衣裙那样大胆、前卫、性感。旗袍本身就代表了东方女性的含蓄美,自然代表了低调。所以,喜欢旗袍的人,只是穿着美而已。


文章TAG:旗袍的服装产品说明书  旗袍  服饰  说明书  清朝  服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