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有可能得到你所付出的。人们对物有所值持怀疑态度,主要是因为两个因素。有点跑题了。之所以一开始说一个价格,一个产品,十个价格,三个产品,是因为这是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的过程。现在虽然有很多类似珠宝的商品,但是这个东西一般都是一分一价,三分十价。2000元以内的耳机距离比5000元到2000元之间的距离要大,有时候也不容易分出1000元到5000元的差距。

你觉得一分钱一分货有道理吗?

一分钱一分货,大概率是这样。比如,菜市场卖猪肉的朋友,闲聊时,曾这样对我说,如果大家的猪肉都卖15元/斤,但有一家卖12元/斤,你就别买,那肯定有问题。目前,人们对一分钱一分货持有怀疑态度,主要是因为二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家将绝大多数商品的定价权给了企业,即企业和商家自主定价,让市场去自我调节二是某些商家太贪,价格虚高。

例如,化妆品厂家的定价规则通常都是120,即一元的成本,售价为20元金鹰商场某品牌风衣,会员优惠后售价为2400元,而代购同品牌同款风衣,只需1500元。商品从出厂到售价,要加价的环节有生产利润运输费销售利润和税收等因素。对于价格是否合理,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各环节加价幅度通常是多少。由于厂家的管理水平不同,实体店的租金不同,品牌的宣传力度不同,都导致了价格无法统一。

耳机真的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吗?

我耳机玩了小十年了,是从低端的mx500 px100一直玩到森海和拜亚的量产旗舰,耳塞和头戴都玩过。抛开现在很多首饰性质的样子货,这个东西总体来说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三分货,两千档拉千元内耳机的距离要比五千元档拉两千元档的距离大,而万元到五千档有时候并不容易分开差距。就像我手头玩的HD800S和T1MK2我并不觉得和009有素质差距,更多是风格的区别。

至于好耳机为什么那么贵,我觉得没有有些人说的是炒的价格,这是由高端耳机的消费群体小,而高端耳机研发成本高,还有高端耳机市场是寡头市场,卖方具有定价权共同决定的。毕竟制作一副高端耳机是一件非常困难和精细的事情,需要很长时间的研发,调整,尤其是头戴大耳机,大到新单元的研发,小到耳罩厚度对调音的影响,都是一个费钱的过程,这些研发成本摊销到小众的消费群体上自然很贵,这个行业的厂家单件产品没有百分之三百往上的利润很可能存活不下去。

而对于高端消费者选择很少,而且玩到高端的消费者对声音也极其挑剔,所以也就接受厂商的高利润定价。有点跑题了拉回来,之所以我开头说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三分货是因为这是个边际效用递减的过程。从一个非常粗糙平面什么密度声场都没有声音如k420到声音差不多立体有一定声场密度如K701,你只需要花几百块钱就可以。

但要声场扩大一点点,声音再真实一点点,那就要多掏大几千,算上整套系统随随便便就上万了,钱多花了十倍,提升也就百分之二十不到,而且还不好量化。还有对于厂商来说技术提高对于产品的提升也是边际效用递减的,比如从DT880到T1,拜亚动力研发出新的线圈技术,新的腔体设计,这么多新技术,实际体验的差别我个人听来也不是天翻地覆,声音是更加真实,自然,但要硬究素质,差不多也就是现在两代手机日常使用速度的差别,不对比有时候都察觉不到。

而且这个东西对于人耳来说是有极限的,最简单的是现在很多耳机能做到10hz-40khz,但人耳实际的极限听音范围是20hz-20khz,剩下什么解析之类的,现在量产旗舰都到了人的极限了,录制的东西都能纤毫毕现。还有我要说些可能玄学的东西,那就是底蕴。我现在耳机选择还是喜欢玩森海拜亚这样的大厂,因为我相信大厂调音的功力,也就是所谓的厂家的底蕴,他们的调音师对声音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并把这些带到自己的产品里,这是一些小厂无法做到的,制作一个hifi器材不仅要懂电学声学,还要懂音乐。

接下来我要谴责一下。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享受品质的要求也提高了。许多山寨厂商和非专业厂商开始进来分一杯羹。毕竟这么高的利润率,有玄学的成分。在自己产品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定一个无底线的高价,然后找一些枪手来写枪械随笔,来坑一些听经验不多的新手,因为贵的东西容易脑洞大开。去过几次展会,听说过一些不知名的高价设备。很多都是很蠢的东西,我也敢定这么高的价格。


文章TAG:服装一分钱 一分货  一分  货有  服装  道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