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较晚,与日本,美欧碳纤维行业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碳纤维生产厂家有30几家,2020年国内碳纤维市场容量约在2.5万吨右,由于国外先进的碳纤维生产企业在制备工艺和生产设备方面优于我国,对我们进行低价倾销T300、T700碳纤维产品,使我国刚起步的碳纤维企业举步唯艰大批企业亏损,或面临倒闭。

如何评价碳纤维产业?

——以下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碳纤维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美日产能占比超四成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的新型纤维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高模量、密度低、无蠕变、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温、耐疲劳性好等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汽车、体育休闲、混配模成型、电缆芯、建筑建材、压力容器、船舶、碳碳复材、电子电器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不断增加。2017年,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达到14.71万吨。而且全球碳纤维产能集中于美国、日本、中国三大地区,呈现高度集中的特征。其中,美国的碳纤维理论产能最大,为3.86万吨,比重达到26%,美日合计占比达45%,超过四成。碳纤维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晚,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2014年以来,随着国内碳纤维企业的茁壮成长,我国碳纤维理论产能总体呈现增长的态势。2017年,中国(包括台湾)碳纤维理论产能为3.48万吨,同比增长6.7%。产能的增加,产量也相继提升,我国碳纤维产量从2014年的3200吨增长至2017年的5500吨。美日企业占据全球市场从企业角度来看,全球碳纤维企业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首先是兼具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企业,日本东丽、日本东邦等为典型代表;其次是在特定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比如德国西格里在汽车领域;再其次则是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比如Formosa、Aksa、韩国晓星等。

2017年,日本东丽、德国西格里、美国卓尔泰克(已被东丽收购)、三菱丽阳、日本东邦五家企业合计产能8.52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58%。其中,日本东丽公司仍是全球碳纤维生产第一大公司,2017年产能达到2.71万吨。在大丝束碳纤维市场,美国赫氏占据绝对优势,全球市场份额高达58%;其次是德国西格里,占比31%;日本三菱排在第三,占比9%;这三家企业占据了全球大丝束碳纤维市场份额的98%,其他企业仅占剩余的2%。

在小丝束碳纤维市场,日本东丽在全球小丝束碳纤维市场份额达到26%,高出第二名的日本东邦13个百分点。国内从事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制及生产的企业较多,大多从事小丝束,缺乏竞争力,行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我国碳纤维理论产能达2.60万吨。其中,产能千吨以上的公司仅有7家,分别是中复神鹰、江苏恒神、精工集团、光威复材、中安信、兰州蓝星、太钢钢科。

 1/6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碳纤维  深度  占据  报告  日本  日本碳纤维生产企业占据世界碳纤维市场多少  碳纤维行业深度报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