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tm集团的衣服牌子

U2、G2000、百家好、季候风、艾格、B2、百图、自然元素、淑女屋、依恋、TENNIE、欧时力、拉夏贝尔、樱沙古拉、花木马、SNOOPY、ONLY、vero moda、Esprit、以纯、佐丹奴、真维斯、班尼路、第五街、Lee
andrew marc 是美国领先的皮革顶级品牌,已成为从事成衣外套生产和设计的美国本土顶级品牌。在美国皮革服装市场占领高端的同时,andrew marc拓展了自己的生产线,在保加利亚制作使用意大利顶级面料的成衣,在土耳其制作更高端的皮毛一体大衣,同时也开始生产使用日本,意大利和瑞士进口的面料和高科技保温辅料的成衣。

tm集团的衣服牌子

2,传统手工挂面的做法及其流程

扁豆焖面做法(大全)昨天在另一个论坛上,发了一个征集扁豆焖面做法的贴子,跟者甚众。现发布与下:至于喜欢那种做法就看自己爱好了1、 选手赶面2、面条先揪的短一些,放蒸锅隔水蒸8成熟,看面条情况,如果软面条就8成熟,硬面条就多蒸一会,关键是注意不要粘在一起3、边蒸面条边把豆角切成丝、也可掰成2-3cm长的段段;把肉切成丝,用酱油拌一下;爱吃菜的就多准备豆角4、热油,下蒜蓉,下肉翻炒变色;下豆角翻炒变绿;这时面也蒸的差不多了,拿出来放到豆角上,放少许,放点酱油,盖锅盖。5、时时翻炒,注意别煳锅,豆角熟了放盐,出锅前来点鸡精就ok了。因为面在炒之前差不多已经熟了,所以只要保证豆角熟了就好了。2、 两人份配料:主料:豆角一斤,洗净,切成段肉3两,可根据个人喜好增减,切成肉片,用少量盐,酱油。。。腌几分钟。细面条一斤,如果面条过长,适当切几刀佐料:油,酱油,盐,鸡精武汉热干面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它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制作的方法是先招面条基本煮熟,然后携起来排油摊凉,吃时再在开水内滚烫几下,沥水,加上芝麻酱、虾米、葱花、酱萝卜丁、小麻油和醋等性料拌匀。其源于三十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卖汤面的李包,他怕未卖完的汤面发馊变质,便把它捞起来晾在案上,不小心撞倒油壶,他就把流出来的麻油拌到面条里。第二天,他把这些面条放在沸水里滚烫几下,捞起来拌上佐料,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使人争相购食。有人间他这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人们说热干面好,他从此就专卖此面。有些饮食摊贩看他生意兴隆,便向他学艺,也卖起热干而来。选料花生酱,意大利面,葱,姜,蒜,辣椒面,和泡辣椒,酱油。制法1.面条著熟;2.葱,姜,蒜,辣椒面,和泡辣椒,酱油。切好,待用;3.锅里放油,将花生酱倒入化开,放入煮好的面条上,拌好;4.锅里放油,烧热,然后浇在2上;5.4和3充分搅拌即好。特点上口时香气扑鼻,耐嚼有味。适合中国人吃的意大利面原料:意大利7号通心面、洋葱、市子椒、 虾、鱿鱼、番茄酱、盐意大利面用盐水煮12-14分钟,鱿鱼用开水烫一下,洋葱用肉末炒香加市子椒、虾、鱿鱼、番茄酱、盐 拌入煮好的意大利面哦了。加点绿青椒或新兰花就更好看了。大厨不敢当,家常炒面倒是会,面煮好备用。起锅,尖椒丝,头菜丝,肉丝,元葱丝,炒香后放入煮好的面,放一品鲜酱油(最好东古牌的),盐,味素少许,炒匀即可。爱吃辣的可以点少许辣椒油。家常炒面的做法:主料:面条辅料:火腿、香菇、油菜、洋葱、鸡蛋调料:盐、味精、酱油、辣酱烹制方法:1、将洋葱、火腿、香菇分别切成丁,面条煮熟捞出过凉备用;2、坐锅点火倒油,油热后下洋葱煸香,依次加入香菇、火腿、油菜,加盐炒匀,将面条放入翻炒均匀,加入酱油、辣酱、盐调味,放入鸡蛋炒熟,调入味精出锅即可。特点:咸香爽滑,营养丰富。
1、和面,春秋两季每公斤面粉放食盐50克左右,夏季放60克左右。冬季放30-40克,食盐先溶解成盐水后再和进面中。和面时,不能和得过硬或过软,要反复用力揉和。直至不粘手,不粘盆为止。 2、醒面,将和好的面进行放置20分钟; 3、盘条,将和好的面团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用快刀将面团划割成直径3厘米左右的圆形长条。连续划割,中途不能停断,随之用手来回反复捻搓成直径1-2厘米的圆条。再将其层层盘入盆中,接着放入食油(每公斤放10克),以防条与条之间相互粘边。切不可用面粉替代食油,否则挂面会显得粗糙。 4、绕条,把两根65厘米长、一指粗的竹扦固定好。将盘好的面交叉地缠绕在竹扦上。至竹扦绕满为止。扦与扦之间的距离为35厘米。绕条时用力要均匀。自然有序,最好一气绕成。一般情况下,1分钟可绕满两根竹扦。每两根竹扦可绕面条3公斤左右。 5、二次醒面,将绕好得面放入发酵槽中,进行发酵,一般为30分钟。温度较低,可延长到5分钟;温度高则20分钟即可。 6、拉条,拉制时要平均用力向外慢慢伸张,拉到80厘米左右时; 7、三次醒面,将拉至80里面的面双起,再次放入发酵槽中,一般为30分钟; 8、上杆,将面条从发酵槽中取出,放置高为2米的架子上; 9、二次拉长,将面从架子上垂直下拉至1.80米长,进行晾晒; 10、下杆,将晾干的空心面取下; 11、包装,根据要的规格进行裁切,包装; 还是手杆面好吃。哈哈。。。。。。。。。。。。。。
始于明末清初的刘卓传统手工挂面,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经过历代祖传,引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它以适口、细腻、美味受到历代市场的青睐,至今久销不衰。 手工挂面是人类社会传统饮食文化的体现,它是一种绿色食品,以美味、美观、营养好,而流传至今。早在光绪三年间,手工挂面经销于大荔、西安等地占据了市场,当时的口头禅是“澄城刘卓挂面的,摆在两街好看的”。大荔富商吴贠忠以收购、经销刘卓挂面为主,每年十月至腊月前来刘卓马驮、车拉收购挂面。朝邑县刘门村富豪王相儿为了减少当时清政府对他的征税,在慈禧太后私访西安时,曾做为供品,太后吃后赞不绝口,回京时带走一担,并为此每人减少了一千两税银。澄城县县令还给刘卓人在正街划拨过挂面市场,先辈们十分感激。全村只有80来户人家,男女老少不分白天昼夜的赶制年货。这种丰盛时期达二、三十年。嫁女娶妻,添子生女,老人贺寿,从始至今挂面成为待亲朋好友的上等佳肴。挂面的纯真、细腻、细长成为天长地久、永远长寿的象征。 手工挂面淳清、细腻、光滑如雪,分普通挂面、韭叶面、空心面、蛋清面、牛奶面等不同档次的营养食品,易于消化吸收,适应各种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了可口的营养补品。                      联系人:张孝仓                      联系电话:6980055 13992315862 ======================================== 基本内容: 精湛的手工技艺创造了饮食文化,以优质小麦为主料,提取65%的小麦精粉并配30%的井水和5%的食盐、鸡蛋、牛奶等原料制作。 其主要工艺是: 1、配齐料。 2、採面、杠面、压面。达到柔润光滑,色净面白一致美。 3、切条、搓条、滚面形成粗细均匀的圆条。滚条、扯条三次,每间隔一小时一次,最后达到切面直径0.8厘米粗,入盆习面一晚。 4、第二天凌晨4-5时上面杆,每杆可上干面粉二斤。 5、入槽习面,铺面三次,间隔三次,间隔1小时,扯面一次,分交不粘连。 6、提面上架、通风晾晒,用吊锤垂直,大约2.7米,达到干实为止。 7、收面、切面、定量、扎把、入箱。 这样就做出了淳清、细腻、光滑如雪的手工挂面,它还分普通挂面、韭叶面、空心面、蛋清面、牛奶面等不同档次的营养食品,易于消化吸收,适应各种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了可口的营养补品。 刘卓村位于县城西北十公里处,安里乡境内,属黄土台塬地貌,地势有北向南稍倾斜,为半塬半坡地区,西临洛水河,南依矿区,东临县城,汉高祖西汉元年建村,因刘姓始居而得名刘卓,因历史变迁而张氏独居于至今。 刘卓村位于省201国道之滨,地处渭北旱原,丰厚的土地资源和充沛的光照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生产优质小麦的条件,先辈们世世代代与小麦相依为命。憨厚的祖辈们用勤劳的双手,以地为本,一粮为业,做手工挂面经过几十代人的琢磨,使挂面成为交易商品,并创造了饮食文化,变成人们生活中的美食,市场很畅销,特别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成为馈赠之上等礼品。它历史源远流长,是我们刘卓人的自豪和骄傲。 历史渊源分布区域: 传统手工挂面仅生产于澄城县安里乡刘卓村,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经过世代祖传,创造了无限商机,引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它以适口、细腻、美味受到了历史市场的青睐,至今久销不衰。 制作手工挂面采用优质小麦特制精粉、食盐、鸡蛋、牛奶、水为原料。 主要制作用具及器具: 大毛盆、小瓷缸、大木案、压面杠子、上面杆子、习面槽子、上面桩、铺面桩、分杆、草帘子、晾晒架、阴干架、切面板、切面尺子、小秤大秤、扎把马莲、装面箱子、吊锤。 主要价值 传统手工挂面,以民间传统手工工艺,经过40多道工艺加工而成,体现了饮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所在,表现了细腻、光滑、白净、一致美的内外结构,特别是适应了各种消费层次的需要,更有绿色食品美称,深受市场青睐。年老体弱者常之食用,易于消化吸收,增进营养,延年益寿;孕妇、产妇食用,能滋阴补阳,恢复体力,提高产乳,促进新生婴儿成长,是任何药物无法代替的上等补品;走亲访友,老人祝寿,相互馈赠,既美观大方,又食用方便,加以菜肴,更成为席上之上等食品而回味无穷;手工挂面是一种天然绿色保健食品,也是人与人之间“天长地久、永远长寿”的感情象征。 <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finance.sina.com.cn%2froll%2f20081109%2f23002505347.shtml" target="_blank">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1109/23002505347.shtml</a> 这里有照片

传统手工挂面的做法及其流程

3,福州有什么好吃的

1、井大路比比香对面的大食馆,水煮田鸡,拍黄瓜,酸辣粉,实在好吃。水煮田鸡一定要沾店里特指的调料。   2、井大路乡里人家的蜂窝玉米,咸淡黄茄子,双味鱼头,鱼头里加了粉丝,粉丝每次都会被抢光。   3、东泰路郑记重庆米线店,里面的重庆米线味道不错,配一碗冰粉,爽。   4、东泰路香香川菜馆的桑拿田鸡,蚂蚁上树不错,尤其蚂蚁上树印象特别深刻。   5、辣不辣酸菜鱼,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酸菜鱼。   6、五一广场买电动车那条街,九频道新疆菜馆的羊肉串,红扒羊蹄,大盘鸡,爆炒羊头肉都不错,价格也实在。   7、晋安河边的实达温泉公寓门口的天山雪,大盘鸡不错。   8、鼓东路上的苗家酸汤鱼火锅,那个鱼很怪,怎么煮都很嫩,汤味道也特别,一段时间不去九有点想去。就是偏贵了一点。   9、庆城市场门口依土捞化对面那个榕城古街牛杂店,大家都说依土好吃,我觉得古街比依土更好,里面的煎包也很不错。   10、别有天茶艺居的萝卜酥饼,是我吃过最香的萝卜酥饼,现作现吃,端上来烫手的很。另外,别有天的杭州菜也很精致,不过在那里喝茶实在冷清。   11、京门大酒楼的醉鸡,用一个小酒坛子封着,味道很醇,也很新鲜。   2、大利嘉城对面一条小路里面的建瓯光饼很香,一块钱四个还是五个,里面夹着霉干菜,我每次去都要去买两块吃吃看。   13、红叶蛋糕的波士顿派很不错,看起来不起眼,吃起来口感极好,一块九块多好像。   4、屏东东方红附近有一个“榕树下”,那个小店在福州也蛮有名的,那里的猪腰卤面我喜欢,上次跟一群朋友去,外地朋友很惊讶,你们连面条都能做成甜的,可是一吃就放不下筷子了。   15、温泉路的百味馆,里面的粉干煮的真好吃,加了泥鳅,糟,酸菜,我在闽清吃过一直恋恋不忘,没想在福州也吃到了。   16、水煮鱼吃来吃去还是东泰路的东泰川菜馆作得最好,但是也最贵,一斤16元。原来鼓东路的重庆小辣椒作得也不错,前一阵又去了一次,颇感失望。   17、东方楼旁一小路,去煤炭医院的,路口第一家湘菜馆“桃苑湘菜馆”,酸菜鱼,芝麻牛肉,都是我每次必点的,而且每每都点上两份。   18、大洋底层的香榭丽舍,湖东路的超亚,还有红叶蛋糕都有提拉米苏卖,个人觉得比提拉米苏西餐厅里卖的好吃,而且价格也只有餐厅里的二分之一。   19、黎明大酒店楼下的全聚德,虽然有假冒嫌疑,但是里面的烤鸭味道也不错,可以半只买,皮和肉片下来包面饼吃,骨头架子熬汤,味道都不错。值得一提的是,那里的面饼比较特别,作得跟别家不太一样,每次带遥遥去,他都要生吃那个面饼,说好吃。那里价格也不算太贵,去了几次,人均消费在50左右吧。   20、鼓屏路上过瞧迷陷,最近很多人喜欢吃过桥米线,我也喜欢。建议过去的只要吃最普通的过桥米线,吃一份三四十的纯粹浪费,而且你不晓得到底这几十米贵在哪里。但是那边的装修俗气,俗气的不行。   21、乌山路拐到西营里市场的路口的聚福园小吃是福州最好的. 烧卖,马蹄糕,糯米糕...正宗福州地道小吃.   22、利嘉城和长安饭店中间的小路上有家猪血大肠化不错,我不爱吃猪血,可那里的猪血确实好吃。那里的牛杂,肉燕,牛排都不错,以前在台江住的时候就爱吃那里的牛杂捞化,现在都没地方找了,也就这里的捞化有点老台江的味道了   23、马尾煤码头的海鲜不错,新鲜品种也多,有一种蟹以前没吃过,好吃现在一说起来就又想冲去吃了. 就是比较远,福州人都是开车下去吃.   24、鼓西路尚干依心拌面扁肉,还有乌山路拐到加洋路上的尚干有冰拌面扁肉.这个算小店了吧. 鼓西路上的太挤了,我还是喜欢到加洋路的那家.这两家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拌面扁肉了.   25、鼓西路靠西门路口的地方 傅记 晚上生意很好,就是绿豆汤、花生汤、虾酥、锅边、粉干之类的小吃 通常9:00…10:00左右人最多,很多的士司机在那里吃,常常堵车 我喜欢那里的绿豆汤和粉干   26、通缉必胜客。自从福州撤的只剩东百那家之后,必胜客作得不是一般的差。 pizza的起士越放越少,而且不卖6寸的了,只卖9寸的,6寸只剩一款中午商务午餐。 烤鸡翅的油越来越少,喝水的杯子越来越土,卡布基诺见不到一点奶星,跟黑咖啡似的,还狡辩他们的卡布基诺就这样。装沙拉的碗越来越小,碗壁越来越滑。 价格越来越高,鸡翅从16变成二十多,沙拉从19变成28,东西却越来越差,生意还那么好,实在士没有天理啊   27、老干局门口一小摊卖的烧饼很好吃   28、双子星大厦对面的福新菜场门口的小吃店的拌猪腰真是一绝   29、洪山科级园里面的实达科技园对面的活鱼小镇的水煮鱼很不错,放的是小辣椒,味道很香!里面的水煮田鸡好!但是现在质量严重下降,可能换了厨师!   30、福州总院食堂的葱爆羊肉很好吃(四楼)   31、在金鸡山公园入口有一家武夷农家的邵武菜挺正宗   32、火车站铁路小学旁味全狗肉味道很好,一夫妻开得小店,冬天吃爽死了,要早去晚了没肉了   33、达明路的“食顶天”,店铺不大,上下两层,但装修满有特色。晚上迟去了一般没有位置。里面菜一般都在6~8元一盘,味道相当好,炒牛肉什么的普通家常菜,做起来就是特别好吃。 上次我们五个人,点了一桌子的菜,大概一百元出头。   35、屏山菜市场对面公交车站旁的卤味很不错。那里的鸭抓最好吃了,一吃起来就停不住了. 每回去都买3.40个鸭抓,回办公室一下就抢光了. 36、达明路口的忠惠小吃,里面的卤味特别好,尤其是卤鸭肠,吃过的都说好。但是一定要去达明路口的总店吃,井大路有个分店,味道差远了。   37、上面有人说道实达那里的桥亭活鱼小镇,其实那家的老店是在铁道大厦旁边的小路走进去。叫“全兴”,两家都吃过,感觉老全兴比新桥亭味道好,水煮鱼,水煮鸭血,盐煎肉,我都很喜欢。   38、井大路路口,东方大酒店对面,有个小小的元宵店,里面的元宵味道不错,价格也很便宜。
福州的名菜有佛跳墙、荔枝肉、醉排骨、八宝书包鱼、鸡茸鱼唇、琵琶虾、荷包鱼翅等。吃佛跳墙及其它传统名菜得去聚春园。 传统特色小吃有:鱼丸、芋泥、锅边糊,芋果、九层果、光饼、肉松、葱肉饼、燕皮、线面、春卷。在“味中味”小吃店,可以品尝到福州的各种传统名点。但福州街头最多的小吃店为沙县小吃,沙县是福建的一个地名,沙县小吃就是由该地方的人带来的,主要经营拌面、炖罐、鱼丸、馄饨以及各种卤味。这种小吃店门面很小,却是福州旅游不可不去品尝的好地方。 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面筋、豆腐皮、豆腐筋、冬笋、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为原料,加工巧妙,烹制有方,味道很不错。福州许多寺庙、莱馆都经营素菜,以鼓山涌泉寺素菜最为著名。名素菜有:“南海金莲”、“半月沉江”、“石鼓三鲜”、“涌泉三丝”等30多种。 葱肉饼 葱肉饼,福州传统风味小吃。以面粉为主料,以猪肥膘肉、葱花、生芝麻为辅料制成的一种烤炉酥饼。做法是:把面粉揉成饼皮,肥膘肉丁用白酱油、味精、精盐、五香粉或椒盐、胡椒粉等佐料腌醉做成馅料,包馅时塞进大把葱花,饼面上撒入生芝麻,贴炉烘熟。 福州传统风味小吃中还有一种叫虾干肉饼,制法与葱肉饼相似,形状大小与光饼相同,加虾干碎、肉丁、椒盐等为馅,贴炉烤制而成,香酥可口,已有三四百年历史。 光饼 光饼是用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的饼类食物,直径约6厘米,中间带有穿孔,食之香脆可口,是福州人所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之一。 光饼还有另一种类型,即改盐为糖,形状也比咸饼大一倍,被称为“征东饼”。但无论“光饼”还是“征东”饼,其名均与戚继光入闽抗倭的传说有关。 光饼深受福州人的喜爱。古代文人喜吃光饼,那些进京赶考的举子路过福州时,都要买许多光饼用作途中干粮,久而久之,吃了多少光饼就成了衡量举子们用功程度的代名词。现在的福州人吃光饼,更有诸多花样。有将炒干的海苔菜夹在饼中再加上酸辣佐料的苔菜饼,有将芥菜心夹在饼里的辣菜饼,还有将米粉肉夹在饼里的夹肉饼等等。以前光饼属于街头小吃,不登大雅之堂,如今福州人宴桌也摆上了光饼。福州人在请远方客人品尝光饼时,都要自豪地给客人介绍光饼的传说。 蛎饼 福州传统的风味小吃,是用大米和黄豆粉将海蛎肉、猪瘦肉、芹菜馅包起来炸制而成。成品为圆形,色呈金黄,壳酥香,馅鲜美,味荤。福州人大多把蛎饼做下粥小菜,若与鼎边糊同吃则味道更好。 大街小巷的小食摊上均有这种点心。 红糟醉香鸡 红糟醉香鸡,为福州传统名菜。制法是将精选的白嫩田鸡下水锅用微火(水不得沸)煮透捞起、放凉后,切块腌制。醉汁制法是将味精、精盐、红糟、五香粉、绍酒、白糖、鸡汤混合搅匀而成。此菜色泽红润透白,软嫩醇香,甜酸爽口,荤厚鲜美。 佛跳墙 福州传统名菜,迄今有100多年历史,为聚春园菜馆老板郑春发研创。该菜集多种山珍海味,是以鱼翅、海参、鸡、蹄筋、干贝、香菇、鲍鱼等20多种原料煨制而成,烹制程序严格,营养价值高,醇香浓郁,荤而不腻。 聚春园菜馆的佛跳墙最为有名,但此菜价格较高,一般单人份每盅要300元。 附:佛跳墙的来历 据说当年几位秀才来到聚春园吟诗作赋,老板郑春发送上了一坛亲自做的拿手好菜,坛盖揭开,满堂荤香,秀才们无不拍手称奇,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此菜因而得名。 鸡茸鱼唇 鸡茸鱼唇是福州传统名菜,以海产中的珍品鱼唇去腥后加绍兴酒腌醉,用刀背将鸡脯肉剁为茸状,烧成鸡茸汤,放入鱼唇烘烩,撒上火腿末即成。此菜色泽雪白,鱼唇软糯,富有胶质,鸡茸香醇,味鲜爽口,是高级宴席中必备的大菜。 荔枝肉 福州传统名菜,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是以猪瘦肉仿荔枝形烧制而成,将猪瘦肉块剞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块。因剞的深度、宽度均匀恰当,炸后卷缩成荔枝形,佐以番茄酱、香醋、白糖、酱油等调料即成。 此菜一般的饭馆里都能吃到。 春卷 春卷,又名春饼、薄饼,是福州民间流行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据说宋时福州有个书生,为了温书应试,整天埋头攻读,常常废寝忘食。他的妻子三番五次劝他也没用,就想了个办法:把米磨制成薄饼,以菜肉为馅,包成卷筒形,既当饭,又当菜。这种小吃后来定名为春卷,并逐渐流行于城乡各地。福州人春节期间常食用,跟北方过节包饺子一样普遍。蔡襄曾写诗赞说:“春盘食菜思三九”。 现在春卷皮已改用面粉,馅一般用豆芽、韭菜、豆腐干,有的还放上肉丝、笋丝、葱花等,较高级的春卷则用鸡丝或海蛎,虾仁、冬菇、韭黄等制作而成。春卷用微火油炸至金黄色,外酥内燃,又称为“炸春”。 七星鱼丸 七星鱼丸是一种包心丸子,起源于清初。因煮熟后浮在汤面,浮沉不一,如同星斗摇摆在太空之中,故名“七星鱼丸”。将鳗鱼、鲨鱼或淡水鱼剁茸,加甘薯粉(淀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而制成。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 在一般的小吃店里均能吃到这种食品。 燕皮 燕皮是用肉茸和甘薯粉制成的薄片,又称肉燕皮,创于清末光绪年间,色白质香,平滑细润,脆嫩爽口,可切成丝状煮食,是福州特有的风味小吃。晾干后的燕皮可以长久储存,是馈赠亲友的佳品。燕皮在食品店里均可买到。 此外它还可以做成太平燕等多种名菜和风味小吃。 附:太平燕 将鲜鱼肉、猪五花肉、虾干,芹菜茎剁成馅,以切成二寸方片的干燕皮包馅,并将燕皮中腰合拢捏紧,使边缘自然弯曲成长春花形,又名“小长春”。待蒸熟后入开水中煮沸捞起,调入紫菜、芹莱米、虾油等佐料与鸭蛋共烹,即成福州地区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的必备菜肴——太平燕。太平燕因其蕴含的太平吉利之意而倍受福州人青睐。 芋泥 闽莱传统甜食,将槟榔芋头蒸熟后用刀板压制成泥,加入白糖、鸡蛋、熟猪油和水搅拌均匀,装碗上笼用旺火蒸一小时取出,淋上熟油,并用切碎的红枣、瓜子仁、樱桃、冬瓜糖等撒上即成。此菜香郁甜润,细腻可口。 芋泥是福州人宴席上的常菜,每当宴席接近尾声时,最后一道“压轴”菜,通常都是芋泥。一般的饭馆里也都有此种甜点供应。 附:芋泥的来历 据说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英、德、美、俄等国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准备了西餐凉席宴请林则徐,企图让林则徐在吃冰淇淋时出洋相。事后,林则徐也备宴回请,几道凉菜过后,端上来芋泥。芋泥乍看犹如凉菜,其实是很烫的。外国人不知道,舀起来就吃,结果被烫得唔唔直

福州有什么好吃的


文章TAG:意大利  辅料  在哪  在哪里  意大利辅料街在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