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LCD技术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国产LCD厂商快速崛起,日韩厂商目前在LCD市场份额都在萎缩。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合资企业,由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省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换句话来说,就是国产AMOLED厂商被卡住了脖子。

武汉天马微有多少人?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合资企业,由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省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2008年11月18日奠基,2010年12月竣工投产。工厂位于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内,是一家集设计、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经建立了华中地区第一条第 4.5代 TFT-LCD生产线及 CF生产线。

国产AMOLED厂商与三星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从IHS去年年底公布的数据来看,在智能手机用的中小尺寸OLED屏市场,三星一家独大。2017年,三星出货4.22亿片OLED屏,其中柔性OLED达到了1.5亿片。而相比之下,LG只有100万片左右(柔性OLED只有50万片),国内的维信诺只有330万片,京东方、天马和台湾友达出货都不到100万片。另外IHS的数据也显示,在OLED工厂的产能方面,国内最大的BOE B7厂的六代线最大月产能只有6万片左右,而三星一个A5厂的六代线月产能就达到了20万片,A3厂的月产能也达到了13.5万片。

而此次天马武汉G6量产线二期建成后月产能也只有3.75万片。显然,国产OLED厂商与三星在OLED产能上的差距也是巨大的。所以,虽然2017年以来,国内多家面板厂商都在上马第六代AMOLED产线,有数据显示已达7条之多,但是在实际产能上与三星仍有巨大差距。要想真正打破三星在AMOLED的垄断还为时尚早。

而国产厂商要想提升AMOLED的产能也并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制造AMOLED的很多关键设备和材料几乎都被日本厂商所垄断,目前国产化程度还不到10%,严重依赖进口。而三星凭借其在OLED领域强大的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很多的上游资源。比如最好的Canon Tokki的真空蒸镀机,一台就要上亿美元,而且有钱还不一定买的到,因为其产能大部分都被三星包了。

所以国产厂商大多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二线设备供应商,而且产能供应也是比较有限。换句话来说,就是国产AMOLED厂商被卡住了脖子。这也促使三星在AMOLED市场形成垄断地位,AMOLED价格高企。近日天马执行副总裁朱燕林在接受芯智讯采访时也表示:“理论上来说,OLED的成本肯定要比LCD更便宜,但为什么做不出便宜的东西来?是因为关键的设备、材料、产能都被控制在了少数几家上游厂商手中。

但问题是你不做,这些永远都会控制在别人手上。”确实,如果国产厂商不去做OLED,那么国产OLED产业就不可能起来,更不可能打破三星垄断。也更不可能凭借国产OLED面板产业的壮大,去倒推OLED上游设备、材料技术的国产化发展。面板产业从70年代开始在日本兴起,90年代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一,后面开始慢慢往韩国、台湾和中国大陆转移。

到现在,LCD技术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国产LCD厂商快速崛起,日韩厂商目前在LCD市场份额都在萎缩。一方面,是因为国产LCD技术上的快速追赶,另一方面则是国产厂商对市场、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成本结构的不断优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产LCD的崛起,LCD面板上游的设备、材料国产化程度也已经达到了70%以上。

夏普的OLED处于什么水平,与三星相比,差距有多大?

三星的眼光确实可怕,在lcd屏还如日中天的时候,三星就已经开始发展OLED了,从早期的s系列,note系列开始就用着,从一开始被人吐槽色差严重,亮度低,到现在哪个旗舰不用三星的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旗舰,夏普还在担心能不能量产,要知道三星仅仅是他家AMOLED中的最顶尖的屏幕,super AMOLED就已经是出货量达到每年千万级别了,而且三星的AMOLED屏幕在全球供应者,不说远的,仅仅是中国的OPPO,小米,魅族,华为等等,旗舰手机用的都是三星的屏啊,虽然夏普的LCD屏是顶尖的,但是在电子产品上oled的优点太多,省电,轻薄等等。


文章TAG:威有  天马  面板  瓶颈  厂商  天马威有多少厂商  大陆密集投资面板还有哪些瓶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