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块九包邮就不稀奇了。综合上述,你会认为“几块钱包邮”的卖家们,会亏本吗?关于“花和尚”:死磕电商十六年,打工近十二年、于2012年淘宝创业至今;母婴/护肤品/小家电类目卖家。这是非常可怕的数字,这些流量值多少钱呢?正常一个PPC大概是0.5-3.0。
为啥电商能做到几元钱买的东西还包邮?
因为我在电商摸爬滚打十几年,所以身边很多朋友、家人也问过我,怎么开网店啊、电商还有没有机会啊、一些卖家几块钱的产品包邮还能不能赚钱啊等等……今天,我来说说。关于电商,我暂时不说了,以生活常见的现象为例,让大家可以更身同感受的理解。大家几乎都逛过一些较大的超市吧?咱们一进门,大多是8.8拖鞋、9.9卫生纸等等比平常便宜很多的产品。
大家认为,在超市的高管理费、高租金的门槛下,这些商家靠这几块钱的产品,生存的下去吗?答案是,能!首先,肯定是“薄利多销”引流。当然了,薄利多销的肯定大都是常见的日用消耗品,没谁拿电视、冰箱、手机来促销,喷子们别抬杠。回到电商常见的低价包邮的产品,比如牙刷、钢丝球等等。成本大都2-3块钱、快递费2-3块钱,最多亏个“人工”。
以此切入市场,主要引流,相对于“巨额广告费”来说,更简单、暴力。但是,顾客多买几件,快递费就省下来了,卖家大多赚个“薄利多销”的钱。通常下,这只有厂家、小作坊、资本品牌会干,一般卖家扛不住。其次,一些厂家的“盈利侧重点”并不在“产品本身”。像广东一些工厂,在淡季时订单很少,导致养不活工人、工人出走;可一到旺季,想找回工人,这个时间周期、招聘成本等等,这个过程,谁经历,自然谁就懂。
不说厂家,就我公司在淡季也一样,没订单就没销售额、没销售额就没利润、没利润就导致团队收入低,一旦收入低就头疼了。所以,很多厂家只要不是亏的很严重,在自身承受范围内,大都养着工人。还有一些厂家,盈利的本质,也不在产品身上,比如原材料、包材等等。举个例子,我一直侧重在淘系、京东,但因为拼多多确实流量大,我不得不拓展这个渠道。
可这个渠道价格战太狠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尤其我这样的经销商(非厂家)的利润压缩的太露骨,想赚钱有点难。但有厂家返点,好歹喘口气。大家可以想想,厂家的原材料、包材、工人成本等等都可以控制,他们的利润远比我们高多了,并没有你想象中“会亏本”。然后,一些卖家醉翁之意不在酒。咱们常在新闻看到,很多买家信息被转售,其实蛮多卖家是“多层盈利”。
文章TAG:本来 钱包 久违 生活 打开 本来生活网多少钱包邮 为囤菜我打开了久违的本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