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组图让你快速了解自己化妆品的各种成分是什么。在整个成分识别中,小于或等于1个成分量的成分位于大于1个成分量的成分之后,并且它们是无序排列的。排名越高,这种成分在化妆品中的比例就越大。这个问题太专业了。化妆品的成分从单一成分的角度来看可能不太容易,但是在配方师的认真程度上,每种成分都能给皮肤带来不同的效果。
如何去看懂化妆品成份表?
这个问题太专业了,化妆品的成分从单一成分来看可能会不安,但是每一种成份在配方师的严重都能够为肌肤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比如甘油 Glycerol,丙三醇,属小分子保湿成分,在多元醇的保湿剂中,以甘油的保湿效果较为显着,可将水分留在角质层,并有防止化妆品干裂之功能,故广为使用于各种化妆品中。一克的甘油可吸附0.6克的水,抓水比例并不高,在湿度高的环境下,甘油的保湿效果较佳。
比如皂基洗面奶中的氢氧化钾,KOH,强硷性物质,有皮肤刺激性,用以调整 pH 值,并常加入植物酸中进行皂化程序,以制成肥皂,常用于清洁产品中,除此之外,由于其会破坏毛干的最外层表皮(cuticle of hair shaft),也常用于除毛用品中。这也是判定洁面产品是否是皂基的条件之一。分享你几个化妆品成分表平台,自学一下吧。
如何正确挑选护肤品以及看懂成分?
说实在的,对于普通消费者,光看成分作用没有你想得那么大,反而可能被误导。1.小于1%的浓度,不一定代表没用2.有益成分多,不一定代表效果好3.产品的经皮渗透技术,更加重要4.好的成分浓度高了,也未必是好事5.一些大家嫌弃的成分,未必是不好的成分,例如酒精促渗,皂基增加清洁力度6.致敏性高的防腐剂不一定高风险7.天然的植物抗菌,不一定就安全直接就出过某天然植物剂出事的情况8.许多成分商业宣传性更猛,但不一定靠谱。
但是,一些基本的成分知识,也能帮助自己少踩坑,例如1.水杨酸要发挥效果,浓度最好在0.5%2%,ph值在342.美白产品,却添加了二氧化钛云母等成分,说明靠这些东西对你产生临时美白假象效果3.某些产品VC烟酰胺视黄醇果酸浓度高,说明刺激性会较大4.标榜防晒的隔离,实际上没有添加多少防晒剂,说明防晒能力忽略5.自己是敏感皮,可通过成分识别表面活性剂是否刺激6.添加有风险成分的可以避开,例如二苯酮-3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DMDM乙内酰脲等对于普通消费者,要做到基本的识别,还是需要花费不少的精力去学习。
如何看懂护肤品里的成分表?
对于护肤品 我们怎么去看它的成分表呢?我们中国从2010年开始,有明文规定,所有的护肤品,必须在包装上标识全成分表,然后这个成分表它是按照添加量由多到少,依次排列的。低于百分之一的话,它是可以打乱顺序随机排列的。所以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如何去看这个百分之一的分割线因为护肤品它能够给我们皮肤起效的只有靠活性成分,像美丽修行APP里面它会标注了活性成分,只有活性成分才能真正的作用于我们的皮肤,让我们的皮肤由内而外的得到一个改善,那除了活性成份以外那它的浓度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说你没有达到一个足够的浓度的话,那你的皮肤也基本上得不到什么改善。
所以我们得学会如何去找这个百分之一的分割线!比如美丽修行上有这个图标的!第一防腐剂 严格来说化学防腐期,这个国家法律规定它的浓度是不能超过1%的,之前也说了,如果你想要皮肤得到一个改善,得到你买这个产品它宣传的这个功效,那就需要活性成分加高浓度,如果你买的护肤品它所主推的那个成分,在防腐剂以下,连1%都没有,那基本上95%以上的成分基本上是没有功效的,就是一个影响就是一个噱头。
如果你在防腐剂之前看不到这个产品有任何活性成分,而且活性成分基本上都在这个防腐剂之下,那么我个人推荐你可以不用花这个钱买这个产品。前面有一些保湿霜,还有一些渗透促进剂。这些只是给你一个表面文章,可能是你皮肤感觉好点的错觉。用久了会觉得皮肤没变!1%分割线你可以下载美容练习APP然后在上面找。它会在右边的背面标明这种成分是什么制剂。费用是多少?它也有防腐剂。可以参考本栏目第二增稠剂。除了防腐剂可以作为1%的分界线,还有一种成分你也可以参考,那就是增稠剂。
文章TAG:怎样看懂化妆品成分 化妆品 成份 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