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时代,那是最幸福的时候,物价稳定,地方差价一分钱。比如北京的香山烟在天津卖33分钱,天津的恒大烟在北京卖34分钱。当时的中华烟在北京卖五毛钱一盒,是最贵的烟,一次可以买一支。你看演出忘了带烟,为了面子买了一盒中华烟。那是一天的生活。
70年代,怎么过春节的?
我来说一下我们江苏南通地区的70年代过年习俗1.小年腊月二十三敬灶老爷2.蒸馒头有馅儿和糕3.杀猪平常基本只有过节才有肉吃过年4.年30早上贴对联,年画,喜线门框上部贴,掸尘5.中午祭祖中餐最丰盛6.傍晚给去世的祖先送纸钱7.晚上在家里柜上祭祖8.正月初一早上起得比较早放鞭炮现在因为有春晚好多人家直接零点后放9.初一早上一般吃汤圆10.全家大年初一都是穿新衣服,新鞋,平时很少买新衣服的11.初一上午孩子吃过早饭后挨家挨户拜年,能得到不少糖果,饼干,金栆,花生,蚕豆,口袋装得满满的12.初一开始大人一般是男的出门打牌13.初一不能扫地,不能烧米饭除夕祭祖有好多剩饭的,烧菜可以,家里不能没人,一般母亲奶奶都在家的14.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一般有时也会请至亲好友吃饭免费的不用出份子15.初五财神日有条件的放鞭炮,没条件的算了16.十五好像吃面条不是汤圆俗称上灯圆子落灯面,晚上小孩用稻草扎成草把放哨火,就是点着在田里奔跑17.正月16后年就算过完了,家长该干活了,前面基本都是什么都不干,就是玩。
回忆一下你们70-80年代,最冲动没有去做的那件事是什么?
今晨:天际雾霾朦朦胧胧,时儿向有雨,时儿微风佛佛,偶尔向天睛。总让人心矿神怡,一种莫名的感觉。一股残阳从霞雾中闪耀,从孤独中访佛想起一见可贵的事,在校时,还是那主席语录,好好学习,天向上,每天总是尊师好学,勤学苦练,一心想成国家栋梁。限身于国家!为人生吏命,也及光宗耀。出学校选择了当兵,疆场杀敌,心意以定。
农村70年代出生的孩子,记忆最深的是什么事?
对农村70后的孩子来讲,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儿时艰苦的岁月了,八十年代的农村,还是比较清贫的,那时候农村人还没有外出打工的习惯,主要靠着农耕的生活过日子,辛苦一年下来收入的粮食,交了公粮之后,就所剩无几了,特别是小麦,每家每户能留上两袋子就不错了,平时还舍不得吃,打了面粉之后,只有在家里来了亲戚或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舍得蒸白面馒头吃。
平时吃的大都是玉米面或者豆杂面,或者红薯面粉的杂粮,这些东西放到现在,绝对都是受欢迎的好东西,可在那个时候,天天吃,嘴里都寡淡出个鸟了,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候,面对锅里热腾腾黑乎乎的窝窝头,实在是没有咀嚼的欲望,在娘的逼迫下,还是拿起了一个,借口要出去玩,就拿着窝窝头跑出去了。走到屋后,旁边有个大水坑,看四处无人,就将窝窝头扔进了水坑,但还是被尾随跟来的娘看到了,只见她找根长棍子,硬实将浅水里的窝窝头给捞了出来,然后就是追着我猛打,还好我跑得快,少了一顿皮肉之苦,但回去还是免不了一阵暴风骤雨般的训斥。
那时的农村人,每到吃饭的时候,特别是吃早饭,都爱端着一盘子煮红薯到门口吃,邻居们边吃边聊天,吃完了各自下地干活,一顿早饭就这样解决了。现在回想起来,简直像在梦中一样,小时候过怕了这样的生活,父母天天说,还不好好上学读书,将来考上了大学就可以进城吃商品粮了,天天吃白面馒头,顿顿还能吃上带油水的菜呢。否则的话,你就等着在农村受苦一辈子吧。
请大家回忆一下七十年代的生活状况?
60年代三年饥荒防备,70年代文革中期,生活比较好。由于政治高潮,成立了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文艺队,我负责画漫画,写口号。70年,我成立了红灯笼剧团。我在剧组里担任鼓手。我通常在有任务的时候排练和表演。演员阵容很好。一般都是专业课过来的,在北京各地巡演,很受欢迎。那时候,没有政治的时候,我很幸福。计划经济时代,那是最幸福的时候,物价稳定,地方差价一分钱。比如北京的香山烟在天津卖33分钱,天津的恒大烟在北京卖34分钱。当时的中华烟在北京卖五毛钱一盒,是最贵的烟,一次可以买一支。你看演出忘了带烟,为了面子买了一盒中华烟。那是一天的生活。
文章TAG:回忆70年代的服装 年代 回忆 出生 服装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