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民族服饰?服饰不同,民族语言不同,中国人同属于一个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有56种服饰,但语言不止56种。除母语外,一些少数民族还使用一种或几种其他语言。其实汉族不仅说汉语,还有一部分人说临高方言察侗语。汉族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思想是因为少数民族每年都会为自己的特殊节日盛装而形成的,而汉族的汉服大部分一辈子都没穿过。他们在初中的一堂音乐课上学了一首歌:爱我吧,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他们看到这些文字,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这首歌也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中国那个少数民族衣服漂亮?

不同地区不同部落不同时期的蒙古族服饰配饰感觉就很大气布里亚特服饰最喜欢这张画了巴尔虎服饰这些地区的服饰看着很有满族风格,又有自己的特色。满族的宫廷服饰也是科尔沁人设计的 ,应该是互相影响啦。鄂尔多斯服饰肃北和德都蒙古服饰相近,生活在高原地区,受藏族影响较大。女性服饰的穿戴方式还是保留了古代蒙古人的服饰特点。

在中国为什么少数民族有民族服装?而汉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

在中国为什么少数民族有民族服装?而汉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我是十二十页我来回答,中华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服饰,汉族也不例外,汉族也有自己的传统服饰,那就是汉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而服饰则是礼仪中的一种重要元素,每个民族都格外重视。形成汉族没有自己民族服饰这一思想,是因为少数民族每年在自己特殊节日时会盛装出席,而汉族的汉服几乎大部分人一生都没有穿过在初中的音乐课上就学过一首歌爱我中华56个民族,56之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看到这些字,不由自主的就会哼唱起来,这首歌也成了永恒的经典。

我国有56个民族,也有56种服饰,不仅服饰不同,习俗和节日也有所不同,并且每到重大节日的时候都会穿上自己的民族服饰,当然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穿一些配饰,比如部分帽子上衣鞋子,但很少每天都是盛装。1盛装出席三月三歌节的壮族同胞就在最近,壮族的三月三歌节刚刚过去,提到壮族就能想到广西,因为那里是壮族的大省,壮族之前不叫壮族,叫僮族,1965年由周总理提议改为壮族。

广西的壮族大部分喜欢蓝色的色调。所以他们叫蓝壮除了蓝壮还有黑状黑衣壮是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特点和内涵的壮族服饰,它不但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和民族的标记,而且在穿戴上讲究实用与美观。壮族的服饰主要是一些刺绣,并且在三月三这样的省会,或者婚嫁的时候都会盛装出行。但汉族不一样,汉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但很少听见,我要穿汉服过春节,这种现象几乎没有。

并且平时也很少穿汉服,或者穿一些仿汉服的衣服,所以给人一种汉族没有自己传统服饰的印象,其实不是,只是汉族同胞很少穿汉服而已。2汉服的款式汉服并不是特指汉朝的服饰,而是包括了先秦到明朝汉族人穿的服饰,迄今为止已经快4000年了,每个朝代对汉服的喜好都不一样。唐朝喜欢雍容华贵的汉服,宋朝喜欢简简单单朴素的汉服,明朝则喜欢板正的汉服。

齐胸襦裙是对隋唐五代时期特有的一种女子襦裙装的称呼,汉晋以来裙子的裙腰束于腰上,而隋唐五代时期裙子的裙腰束得更高,很多都在胸上。襦裙可以一片式也可以两片式,相对而言两片式绑的更紧,更不易滑落。袒领襦裙袒领服是唐朝时一种半袒胸的襦,衣料为纱罗制品,当时人们形容为慢束罗裙半掩胸参差羞杀雪芙蓉绮罗纤缕见肌肤等,下配以长裙,充分体现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袄裙类袄,指有衬里的上衣。

而袄裙,是对古代汉族女子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统称。袄裙较有特色,上衣多为琵琶袖,收袖口,有袖缘,领子也有加护领。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虽然大多数人没有穿过,但很多人还是非常喜欢的,尤其是00后,在街上也会经常看到一些穿汉服的男孩和女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穿汉服,这是个让人欣喜的好现象,至少说明人们开始重视汉服文化。

服饰不同,民族语言不同,中国人同属于一个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有56种服饰,但语言不止56种。除母语外,一些少数民族还使用一种或几种其他语言。其实汉族不仅说汉语,还有一部分人说临高方言察侗语。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比如海南临高的人,虽然是汉族,但是说的是临高语,也就是在上报给汉族人的时候,被认为是汉族人。


文章TAG: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服装  少数民族  漂亮  服装  儿童  衣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