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衣服和砸练习是一回事,但是砸的东西不一样。贵族妇女捣丝,故称捣练,普通人捣粗布。古典诗词中的泥衣是乡愁的意象,是诗人从沉重的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重要意象。张轩的《刀莲图》是唐宋诗词中一个重要的意象,使用频率很高。如果我们寻找一些具有这种形象的诗句,我们就会知道,古代诗歌中的易道并不是指在河边洗衣服时拍打衣服。
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捣衣,是指用木棒敲打来洗衣服吗?具体如何?
野狐试答题主好,谢谢你的提问。古诗词里说的捣衣不是指洗衣服时用棒槌捶打洗衣。古代女人在水边洗衣服时,她们常会把粗大难洗的衣物放在石头上用棒槌捶击以代替揉搓,有时还会给衣服里面放点皂荚和衣服一起捶打来增强去污,这也可以叫做捣衣,但不是古诗词里所说的捣衣。唐 张萱捣练图局部在唐宋诗词中捣衣是一个重要的意象,使用频率很高,我们找一些有这一意象的诗句,看看就会知道古诗词中的捣衣不是指河边洗衣服时的捶打衣服。
月东出,雁南飞,谁家夜捣衣。唐 冯延巳更漏子 风带寒飞鸿影里,捣衣砧上,总是玉关情。晏几道少年游 西楼别后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宋 张耒风流子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之夜四时歌 秋歌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 其一唐宋诗词中的捣衣都是在秋天或初冬,很多时候还是在秋天的晚上,捣衣总是和思乡怀人相关。洗衣服不会只在秋天洗,也很少在夜晚洗吧,足见古诗词中的捣衣不是洗衣服时的捶打衣服。可惜,现代画家给有捣衣意象的古诗词配画时大都在此犯了一个错误。
捣练其实画家最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唐代张萱的捣练图他们都知道,这是盛唐时期一副重要的风俗画,此画描绘了几个女子的制衣过程,按劳动工序分为织纱捣练熨烫缝衣几个场景。捣衣和捣练是一回事,只是捣的东西不同,贵族女人家捣的是绢,所以叫捣练,老百姓捣的可就是粗布了。因为它是制衣的一个环节,用它借代制衣,所以文人雅称其为捣衣。
小时候,我们在农村常看到这种情形,俗语叫捶布,织布时纺的棉线太软,需要浆一下,使其变硬,织好布后再用水洗掉布里面的浆,待其半干,叠成几层放在砧方言叫锤布石,一个厚厚的方形石块,表面光滑平整上捶打,这样布就变得平整柔软了,然后裁剪缝制衣物。熨烫古代女人冬天纺线,春夏织布,深秋必须要赶着制过冬衣物。
孩子和士兵在外流浪,大部分冬衣都是家人缝制邮寄。所以,捶衣声里总有玉情。因此,杜甫在白蒂的寒风中听到急促的捶布声,一定是想家了。古典诗词中的泥衣是乡愁的意象,是诗人从沉重的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重要意象。缝衣背后有浓浓的亲情,诗经里也有,只是名字不同。
文章TAG:布石服装是哪里的 捣衣 布石 诗词 服装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