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服饰体系多为上下之形。从民国到近代直到鸦片战争后,世界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末引进西方服饰后,中国人的服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这一时期的服饰转变为历史转型期。
中国历史五千年,你最喜欢哪个时期古代的服饰?为什么?
我喜欢唐朝时期的服饰。在这里我就谈一谈唐朝女子服饰吧。唐朝女子的服饰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裙衫帔三者结合。唐朝女子服饰,颜色绚丽多彩,红黄紫绿争奇斗艳,尤其以红色为最盛。盛唐时期,遍地榴花染舞裙。再加上丝织品工艺纯熟,这红色的石榴裙是桑蚕丝纺织而成,尤其夏天以轻薄绢纱通透灵动。虽然这种裙子幅度大,容易起褶皱,但这也正是这种裙子的美,更像天然石榴花。
唐朝常建有诗作古兴,就描述过榴花红裙的盛况。石榴裙裾蛱蝶飞,见人不语颦蛾眉。青丝素丝红绿丝,织成锦衾当为谁?武则天也有一首石榴裙诗歌看朱成碧思纷纷,支离憔悴为忆君,不信比来长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没有做皇帝之前,是李世民的小小才女。善于跳榴花红裙舞。十几岁的她因为李世民的驾崩作为先皇遗产进入寺庙修行,随身带着的是一条石榴红裙。
后来,李治去寺庙去看望她这个落魄美女,她就穿上了石榴红裙,为李治跳了一曲红裙舞。楚楚动人的武则天,打动了李治的心。女人如花,穿着如花美裙,更加添了些许风韵。这是我喜欢的理由啊。短襦长裙,上窄下宽,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这样裙腰系得较高,在腰部以上,有点甚至系在腋窝下部,使身材显得高挑修长,同时也可以遮蔽下身臀宽,腿不够直等瑕疵。
上衣的领子形式多样,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根据自己的脸型,可挑选的余地很大。曾在网络上看见有两款唐装女子服饰,一款是初唐时期,一款是盛唐时期的。初唐时期的那款,袖子是虽宽松,但袖口有所收敛,这彰显时代的一个特点,新朝初立,对未来充满期望,但又刚刚站住脚,所以体现在服饰上也是松中有紧,紧中有松。
盛唐时期的那款,袖子则是宽松飘逸,甚至就和帔浑然一体了。充分体现了鼎盛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如今,也有唐装流行,都是改良后的了,这也是考虑到生活,工作起居的方便吧。想想看,女人都穿着曳地长裙,那家务活谁干呢?娃谁抱呢?说到此,忽然想起,我喜欢的这些唐朝时期的服饰,恐怕是贵族宫廷里的女子穿的吧,那么唐朝民间的那些女子,她们的服饰是怎样的呢?毕竟她们还要劳动讨生活呢。
中国最早的服装设计大师是黄帝吗?老子和孔子是如何穿衣着装的?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服装制度大多是上衣下裳的形制。据说这是由黄帝制衣裳始定下来的服装制度。周易系辞下里的一句话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黄帝们以垂示垂训衣裳之用的方法,治理天下。可见,在远古,衣裳之用非寻常之用。有何不寻常呢?在东汉荀爽的九家易里,回答了这个问题衣取象乾,居上覆物,裳取象坤,在下含物也。
乾为天,坤是地,在中国,天地所代表的意象,就不言而喻了。可见,衣裳所蕴含的思想与秉持的法度。根据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记载,直裰是由古时僧人穿着的中禪(中单)演变而来,它最大的特征,就是保有华夏衣冠的标志交领右衽。而到了明朝与它类似的道袍,更是书生们的便服。孔子还是我国第一位时尚服装设计师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从孔子17岁到51岁之间,孔子至少五次向老子求学,学乐苌弘,学琴于师襄,文子.上德篇曰老子学于常枞,见舌而守柔。
淮子老子是学业务的,看到舌头就知道温柔。老子病重去看老师的时候,老师举一反三的提醒老子很多自然现象,其中就开口让老子看,然后问...现在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牙齿比舌头更强壮,但舌头比牙齿更柔软,而且会永远存在。老子晚年写道,“仁者如水”...世界是柔软的,驰骋在世界是坚强的。孔子从青年时代到中年,至少问过老子五次,有一次听到消息,三天不说话.....对于那个时空点,两个不同纬度的脑袋的对话,只是一种现象学的方式,他用文字说出来,用的是现代时髦的科学引力波,是两个维度的张力扩张所穿透的太极三。所以老子没有鹦鹉学舌孔子,他当然也没有在现代科学的皮层下所讲的文字语言中使用模仿的视觉思维。
文章TAG:中国服装历史的流程 五千年 流程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