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的历史发展来看。首先不是中国人,是中国的汉族人。在中国56个民族中,汉族是从大众服饰中表现出最少民族特色的民族,而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则保持着传统服饰的习惯。在中国,从悠久的发展史来看,可以称之为国服的服饰太多了。在中国封建历史的发展中,还有一个伟大的时代,唐朝。
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我举例来说明一下怎样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我自2006年开始接触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师从我国传统服饰界泰斗黄能馥先生,黄先生的老师是沈从文,呵呵,按照辈分来说我算是沈从文的徒孙了。因为我和黄先生均住在北京的望京,我几乎每周会去黄先生家两次,上门学习明清服饰文化。自2006年起,我陆陆续续开始购买明清的宫廷丝织品,每次去黄先生家,会带着购买的丝织品请他品鉴和解答。
黄先生是那种具备老一代文化素养的教授,平时温文尔雅,谦虚和蔼,每次针对我提出的问题,必做到知无不言。就这样经过了近十年的学习和收藏,本人在黄先生的鼓励下,写完了一本关于清代服饰的书籍—清代官补,这也算是我送给恩师的最好的礼物了。回想起这十余年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我认为有两件事情是最重要的,首先要找对好老师,有人领路的话事半功倍其次一定要坚持,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在传统文化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民国时期服饰是如何发展的?
民国初年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以废除传统服饰为中心内容的服饰改革。男子服出现了从长袍马褂向中山装和西装逐步过渡的趋向,女子服饰变得日益丰富多彩,出现了普及旗袍的趋向。男子服饰这一变化主要还来源于,清末民初,大批青年出国留学,国内也大办新式学堂,社会上出现了服装西洋化得趋势。各个学堂服饰皆效仿西式。
社会上的西服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军服,包括英美式,俄式,日式军服,第二类是驻外使馆文职官员,买办商人,留学生所穿的西服。在一类就是日本式的士官服和学生服装。这些学生装,是大量留学青年带回国的。这种服装形制简便,给人一种庄重和充满活力的感觉,因此,传入中国后,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风行一时。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拜托了中国传统的宽袍大袖,吸收了西装的贴身干练的风格,但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给人以一种朴实庄重之感。各个阶层皆可以穿,出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它的活力。女子服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随着清末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兴起,一些新型知识分子把服饰变革与女子解放联系起来,认为传统服饰是束缚妇女的枷锁,主张予以改革。民国初年,女子衣着特点首先是取消了服饰上的等级差别,这一举措无疑不成为妇女解放运动推向成功的讯号。
其次满族妇女的服装遭到摒弃。除此之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妇女服装改变了传统的胸肩背完全成平直的造型,变得更加称身合体,并能体现女性的秀体之美。于是旗袍的走向了大街小巷,一时成为时尚的代名词。同时还有各式各样的服装,可以说是百花争艳的服饰大潮流,欧洲国家时尚代表的巴黎各种流行服饰在当时应经到上海。
你认为中国的传统服装是什么?
中国,从时间长河的漫长发展历史来看, 能称得上国服的服饰太多太多。从多民族的角度而言,又存在着诸多选择。因此,如何定义中国的传统服饰,需要从历史,地理和文化多角度剖析和解答。第一,从中国的历史发展角度分析。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在这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中国文化留下了享誉中外的宝贵遗产。而回想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长达千年的封建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印记。
其中,汉唐文化尤为著名。汉朝是秦之后的统一王朝,主要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享国407年。因为皇族姓刘,所以也叫刘汉,是中国最强大的时代之一。欧洲的汉朝和罗马帝国被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和强大的帝国。汉朝时期,建立了汉疆域。鼎盛时期东临朝鲜,南接越南,西过青脊,北抵戈壁,国土面积约609万平方公里。
文章TAG:如何发展中国传统服装 传统 服装 学习 文化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