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这么多,虽然人工成本增加了,但是服装加工厂减少了其他成本控制。总的来说,服装还是有空间的,中国一定能跟上中国的服装加工厂,传统的加工业。乐观估计,中国肯定能守住服装厂。这个问题是基于服装加工厂周边人力成本的增加。
人工费上升,中国能守住服装工厂吗?
乐观的估计,中国是肯定能够守得住服装工厂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国有14亿人口,庞大的人口基数,哪个市场有中国这么大呢?诚然现在的服装已经从以前的高利润变成了低利润。但是现在个人买衣服的数量是以前的好几倍,虽然我没有数据支撑,但是看看身边人就知道,以前过年买新衣服,就觉得很有面子了,而现在,大家什么时段喜欢什么随时都可以买,而过年更是几套几套的买,那么就意味着重复购买力的加强,如果中国的厂子搬到外国的话,实际上,运输的费用也不会低,也没有降低服装的成本,那为什么要搬呢?第二,提出这个问题的依据是,服装加工厂周边人工费的增加。
确实,沿海城市,如广州深圳他们的人口红利已经结束了,为了降低房子租金人工,本来在市区的工厂都会搬到郊区,在郊区的就会深入内地,中国那么大,很多地方都没发展起来,哪里不好呆呢?举个本人自己的例子,原来我在深圳八卦岭的服装厂上班,后面大部分的厂子都搬到关外布吉龙岗之类的地方,现在我回到了广西老家的县城,竟然发现有些广东服装厂已经在这里落地生根了,因为县城给他们很大的优惠政策,而且这里人工也很便宜,这样子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服装厂是能够守住的。
第三,工厂智能化的运用。原来工厂的打版师都是人工打版,而现在大部分都是电脑打版,以前的服装设计都是手绘效果图,现在是电脑绘图,还有一些简单的服装工序,会由机器电脑来代替。比如钉纽扣,这一环节经常是最费时费力的,工资不高,也没人爱做,现在有了纽扣机,原来最低四秒订一颗纽扣,现一秒就可以订一颗,节省了3/4的人工缺点就是因为没打结,很容易脱落,回去各位大神们买了新衣都记得订一订纽扣再穿啊第四,网络的发达与运输业的发达。
由于现在服装都流行直播,网上平台的销售也如火如荼,使得原本服装工厂很注重的销售这一块,可以分配给别人运作,这样,工厂抽出人力出来,专注于服装的制作,让服装更具竞争力,再加上快递运输业的发展,把运输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使得工厂在内地作为加工厂与沿海城市相比,也毫不逊色。我想大家对这一点都很好理解。所以上面说了那么多,虽然人工费有上升,但是服装加工厂在其他的成本控制上有了降低,总体来看,服装的生存空间还是有的,中国肯定能够守得住中国的服装加工厂,这个传统的加工业。
服装加工厂有多少利润?如做一万套服装能赚多少钱呢?
大概情况告诉你吧,服装加工产业是标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赚加工费的产业永远是低端制造业,利润极其低。加工产业从欧美转移到日本,韩国,导致其崛起,又转移至东南亚,台湾,导致出现亚洲四小龙,再到中国后,使中国逐步走上制造业强国之路。这些产业现在早已10年前逐步开始已经往越南,柬埔寨,印度,甚至非洲的肯尼亚等低继续转移,原因只有一个,加工成本,这里的加工成本主要是指劳动报酬。
国内纺织服装产业最厉害的时候,约有40万家企业,8000万人就业,加上种棉花等相关产业,一亿人从事这个产业,对中国就业做出巨大贡献。也曾使得出口产值排名仅次于机电行业,记得几年前的数据,曾光出口就超过11万亿人民币。那么,现在再来谈做服装加工,恐怕早已没有机会,我们中国人自己穿的最差的大裤衩,也只有非洲供应商提供了,连越南的工时费都做不出来了。
因为越南已经涨到每月1200元左右,非洲还在800元左右,中国的服装产业基地都是每月4000元以上。况且国内还有很多地区工资在2000元左右,这个就不要算了。国内服装产业的转移在五年前就结束了,主要是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鲁东转移到以纺织、棉花基地为主的江西、安徽、河南、陕西、新疆。现在,已经转不到别的地方了,都去非洲了。这两年越南已经不去了。
文章TAG:中国服装加工厂数量 服装 万套 加工厂 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