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子永璜因此事而惊吓成疾,从此一蹶不振,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郁郁而终。皇三子永璋也浑浑噩噩、心结郁积难消,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二十五岁时便黯然去世了。而当时迎接皇后灵柩时也在场的皇五子永琪还是一个八岁的懵懂幼儿,乾隆帝就是再情绪不稳定也不会因为他的礼仪孝道不周全而迁怒于他,永琪幸运地躲过了皇父这一次莫名其妙地雷霆震怒,在风波之后依旧安稳地生活在皇宫中,有如平常。
两个嫡子早夭,自己的极端情绪又导致两个年长的庶子或早逝、或颓废,面对这种结局的乾隆帝着实悔恨不已,自己一心想立嫡子为嗣君、希望破灭后又转悲为怒,心态扭曲后导致失去了两个本来就没有大错的庶子,确实是咎由自取。痛定思痛后,乾隆帝发布谕旨,明令臣子们不许上疏向他建议立储,并严厉申明,如有一意孤行上奏请密立储君者立行正法。
因此,乾隆帝“立储”之事被暂时搁置,直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从乾隆十三年(1748年)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帝又先后获得了多位皇子,除去早夭的,也还有: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等七人。其中皇十二子永璂的生母是乾隆帝继后那拉氏,以子从母,永璂可以说是乾隆帝第三个嫡子,如果这个时候要立储,按照乾隆帝“立储以嫡长”的原则,永璂的优势最大。
但乾隆帝之前两立嫡子不成,且后遗症太大,导致他内心对立嫡子为皇储实在没有多少信心,生怕一旦立了永璂为储君后,也如同他两个兄长一般“天命不在其身”,早早夭亡,那样就太揪心了。同时永璂过于年幼(当时不过十岁而已),一切都是未知数,是否能够最终承继社稷,还真不好说(永璂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去世,就是立他为储君,也不能承继大统。
)乾隆帝当年虽然有过“不允许臣子建议立储”的谕旨,但他暗地里没少对皇子们进行观察和考验。而诸皇子中,以皇五子永琪的表现最为优异,他平安长大后品性仁厚、恪守孝道,聪慧沉稳,博学多才,文武兼修,尤其精于天文历算,年纪轻轻就写出了精密的《八线法》算书,还在编写《蕉桐賸稿》书稿(之后成书)。另外,永琪的弓马骑射技艺也很出色,乾隆帝多次给予他嘉奖——“少习骑射,娴国语,上钟爱之。
”这远远超过其他皇子的表现,让乾隆帝很是满意,在对立永璂为储君没有十二分信心的情况下,乾隆帝越来越觉得永琪才是合适的储君人选,基本上已经决定把永琪当做下一位秘密建储的嗣君人选来对待了。当时,皇子中排行在永琪之上的还有皇四子永珹,但永珹母家地位低下,属于外族归附(永珹生母金氏,其家族是清初时归附的朝鲜人),所以乾隆帝除非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才会把皇位传给这个并不十分出众的庶子(乾隆帝皇长子永璜、皇次子永琏、皇三子永璋已经去世,永珹在行辈上居长)。
文章TAG:口红 不沾杯 滋润 珂菜欧口红4号如何 滋润的口红还不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