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服装行业正在转移。这是一种常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将服装生产基地转移到日本、德国等国,之后逐渐从日本、德国转移到韩国、新加坡。一些民族品牌遇到的困难,比如李宁美邦,就是产业转移的负面影响。但企业只要能提高品牌的高附加值,摆脱一些标签,比如低端代工,其转型自然会成功。

李宁服装周逆袭,美邦业绩三年歉收,中国服装业离复苏还有多久?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编辑张杨运认为李宁作为一家民族企业,在近些年连续亏损,陷入关店潮。其实不止李宁,安踏近些年也陷入关店潮,美邦业绩连续三年歉收,其背后都体现出当前中国的服装业整体竞争激烈。中国的一些民族品牌在面对国外的一些具有知名度的服装品牌时,由于口碑不如人家,往往是没有招架之力。如果单以李宁在2018年纽约时装周上的靓丽表现来预判未来中国服装业的复苏前景,还不足以支撑相关观点。

我们要明白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工业机器人暂未大规模用于服装业时,这一状态还将保持。然而随着目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服装产业正在转移。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的状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将服装生产基地转移至日本德国等国家,随后又从日德逐渐转移到韩国新加坡。九十年代起,世界主要服装业产能被国内承接。

当前,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服装业方兴未艾,有潜力成长为重要的全球性生产基地。东南亚南亚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劳动力价值洼地。所以在成本上升背景下,国内服装业整体现状不容乐观。但是为什么在服装业承接转移时一些国家能发展出具有全球口碑的服装品牌?服装产业的承接与转移也伴随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服装业的设备研发等高附加值的环节,也就是创新竞争力。

一个有竞争力的服装品牌必然拥有先进的设计理念面料选控工艺水平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才是一个服装品牌保持持久竞争力的条件。而目前中国整体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期,服装业当然也身处其中。我国服装业综合实力强,短期内地位难以撼动。历经数十年发展,我国服装业在产业链配套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产品质量与交期稳定性内销市场空间等方面较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国家依然具有明显的优势。

虽然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增速放缓,但仍具有绝对优势。一些民族品牌遇到的困难,比如李宁美邦,就是产业转移的负面影响。但企业只要能提高品牌的高附加值,摆脱一些标签,比如低端代工,其转型自然会成功。而中国服装行业的整体复苏前景可期。李宁在纽约时装周的表现,可以算是转型升级的典范。加大对品牌认知度和技术水平的投入,是李宁未来走出亏损泥潭的重要法宝。


文章TAG:美邦北京系列服装  美邦  歉收  服装  系列  三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