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思想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干货,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因素。在庄子的世界里,内心的自由和强大胜过一切。道家认为,世界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无止境的欲望而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所以,执着于欲望的人,要求放弃欲望,因为欲望是无止境的。另一方面,他们又不能随波逐流或盲目抛弃。最好按照自然规律释放合理的欲望,达到相对和谐的状态。这就是庄子所谓的天人合一的根本思想。

庄子的书里写的基本都是故事,他的哲学思想干货是什么?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庄子的哲学思想的干货,也是我国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因素。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见于百经之首的易经,其中讲到,老天的运行变化规律是我们所说阴阳变化规律地的运行变化规律是刚柔变化规律,而天地人三才中的人则是阴阳变化和刚柔变化的产物,是依赖天地你自然而生存的生命个体。

道家学派的二当家庄子先生是最先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解读归纳和总结的哲学大家,他在庄子*达生中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代表阴阳天滋生了世间万物,而地具有色容承载万物的功能,先有天有地然后才有世间的万物,非常明晰地阐释了万物高于一切,并且也包括我们人类。所以自然规律有其不容置疑的地位,远远高于人类个体生命的意识,人类应对自然大道,心存敬畏之意,因为我们只是自然界中的微小单位,甚至如微尘如草芥,我们不可能打破或者超越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如不遵循,结果会很不好的!庄子和道家认为,人类应该同动物植物土石以及空气一样安安分分的静处自己一方天地,万物各归其位国家和人民回到原始部落时代,这一思想虽然有碍历史发展潮流,但是对于那些痴迷于追逐个人名利或个人理想,企图建立自己为尊的天下秩序,这种完全不遵循自然规律的人来说,是一种提点,显然也是一剂良药。

所以按照道家的说法,世人之所以苦,就是因为有无穷无尽的各种欲望而无法遂愿,所以要求欲望熏心的人,舍弃欲望冲动,因为欲望是无止境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既不能随波放任,也不能盲目的摒弃,最好就是根据自然规律释放合理的欲望,到达一种相对和谐的境界,此为庄子所谓的天人合一的根本思想。我们都知道,自然无处不在,它是一种规律存在于人和万物的各种交织中,如果我们想要主动保持着对万物环境的掌控,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认清自然规律,厘清掌控自然的不利因素,还包括潜在规律,然后根据事物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应对措施和策略,而不是颠覆式的试图创立或者强行改变规律,规律就在于它的必然性规定性和固然性。

庄子外篇天运中,老聃评价孔子写的春秋是先王走过的痕迹而已,那道德经与庄子又是什么呢?

勿喷!仅以此篇而论,如果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那么,夫道德经,道之心也,夫庄子,心之道也。孔子读六艺,只是看到了好的一面,也就是被统治者美化的一面,它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老子说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脚部踩踏成足迹,但足迹却不等于脚部。老子的意思是孔子读六经时被表面事物所迷惑,而没有看到核心问题。

这也是后世无数儒生没有看到,或者故意看不到的内容。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不难看出,孔子始终存有政治抱负,他希望一展所学,受到重用,从而实现天下大治。这就有些着相,更有些着急了。所以才引来老子的一番见解。而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孔子悟了自己的道,只不过在论语中,它把这种道称之为天命事物变化的规律。

道德经同样存在政治主张,可惜和孔子一样并不被统治阶级所钩用,但与孔子不同,道德经存在洞察人性的部分,所以老子便显得有些释然和豁达,虽有遗憾,但并不过于在意。他们都是贤者!而乱世最不需要的就是贤者!庄子则是更进一步,完全避世,只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强大,至于权势,官位,财富在他看来均为外物。在庄子的世界里,内心的自由与强大胜过一切。

中国最早的服装设计大师是黄帝吗?老子和孔子是如何穿衣着装的?


文章TAG:服装的庄子怎么写  庄子  书里  服装  故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