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唐代的大才女上官婉儿1上官婉儿,才华横溢,诗文出类拔萃,不让须眉男子。北宋著名史学家、官至翰林学士的范镇曾评价晏殊“平生欲报国,所得是知人”。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文人,如张说、武平对她评价很高,近代也被众多学者所推崇。文人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不仅在于她创作了众多的诗歌类作品。

如何评价晏殊?

晏殊,世间神童,畅达词人,慧眼伯乐,著名宰相,北宋大神。读宋史,不识晏殊不行,赏宋词,没有晏殊不可,只要谈起北宋和中国诗词,晏殊是一个躲不过、绕不开的神级人物。他是名相晏婴的——后人晏婴是谁?读点历史书籍的人,应该知道《晏子春秋》;了解成语掌故的人,应该熟悉“晏子使楚”;懂些历史典故的人,也应该知道“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这里的主人公就是晏婴,也就是晏殊的先祖。当年晏殊说起他们家是晏婴的后人,有的人不信,他的儿子,著名词人晏几道拿出《东齐世家》家谱给大家看,人们才深信不疑。晏婴的后人们,都秉持了“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的家风,晏殊就是在临川(今江西抚州)这样的家风熏陶中出生的。可以说,晏殊根正苗红,上天把他托生在这样的家庭,注定了他不是一个平凡的人。

他是官位最高的——神童晏殊从一出生,似乎就听着之乎者也长大的。在他稍懂事开始,家庭对他就进行了严格的教育,后来当家教满足不了他时,让其拜当地名儒为师,学到了更为扎实、广博的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晏殊六七岁的时候,“神童”的名声已传播开来,在他十一二岁的时候,已胸藏万卷诗书,口吐莲花字字珠玑,临川就已容不下他的学识了。

北宋从太宗开始,在进行科举考试时设有“童子举”,到了真宗时期,“童子举”达到鼎盛,据《宋会要辑稿》统计,宋真宗朝二十六年“童子举”达十二次。由此可见,宋真宗赵恒对“童子举”情有独钟,他亲试的“神童”就有段祐之、邵焕、重轲、陈炫、张待用等。稍晚于晏殊的北宋神童汪洙曾写诗述及当时的氛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瞧这口气,早晨还在田间干农活呢,晚上就登上天子大堂了,你别不信 ,在北宋,差不多还真就是这么快!因此,才引来了众多学子趋之若鹜地参加科举考试,在这些学子当中,来参加“童子举”的儿童考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夺人眼球。

 1/6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卡姿兰  晓霞  评价  市场  卡姿兰评价怎么样  「晓霞走市场」卡姿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