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从商朝就有了。这是一种古老的口红。原料是一种红蓝相间的花。也可以和化妆粉混合后作为腮红使用。古代农业社会向来自给自足,连化妆品也不例外。它们大多是由天然植物、动物、油、香料等制成的。为原料经过熬制、发酵、过滤等步骤。和现在的女性相比,古代女性没有那么幸运,没有现成的化妆品可供选择,但这并没有削弱她们打扮的意愿。
古代胭脂用的纸是怎样的,怎么做?
其实也简单!最初是用红色的花瓣,加香料如丁香,茴香等等捣烂成汁,加酒,再加牛油牛骨髓等动物油脂用小火慢慢的熬。先秦时加朱砂,不过一定要在熬好后,再加植物油中国最早的自古就有植物油,精油,但不是用来炒菜的,而是用来美容的。如桂花油,玫瑰油什么的!当时是朱红色口脂(朱砂是朱红色的)再用木质纸来渗透,再明晒干,这样不易坏掉。
北魏齐民要术中记载,动物油脂中加入香料凝固,用青蒿朱砂调色,就可以做出色香具佳的红色唇膏。但是朱砂太贵!第一,朱砂价格不低,一般人用不起。第二,朱砂有轻毒。第三,朱砂不溶于其他物,太粉,不滋润。后来有蓝红这种花出现,取代了朱砂。也让口红胭脂这物,进入寻常百姓家蓝红是种引进植物,鲜红不易掉色,古时的画也用。
古代女子用什么化妆?
从出土的战国时期楚俑便可看出当时已有敷粉画眉及胭脂的使用,脂泽粉黛一词,最早见诸韩非子 显学篇,可见,2200多年以前就有系列化妆品了。 古代的农业社会一向自给自足,连化妆品也不例外,大都以天然植物动物油脂香料等为原料,经过煮沸发酵过滤等步骤而制成。比较起来,古代妇女没有今日女性幸运,她们没有现成的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可供选择,但是这并不会减弱她们妆扮自己的意愿。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在古代女人的化妆台前一般会放哪些宝贝,简介一下最常用的三样法宝 中国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妆?妆粉。古人擦的粉材料多选自米粉,除了米粉之外,还有铅粉。一般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吸干水分,碾成粉末或做成固体的形状,使用的时候就能涂成个大白脸。虽然有毒,但女人为了一白遮百丑似乎连命也搭上了,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达到从里到外的美白效果。
在脸上搽粉古代称傅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
更值得深思的是,古人还把傅粉等化妆方式同道德修养相联系,指出美容应与自我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如东汉蔡邕认为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这种观点,不仅颇有见地,而且寓意深刻。 黛粉。
在战国时,还没有特定化眉毛的材料,女人们都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随后出现了黛,一种藏青色矿物。描画前必须先将黛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
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
中国古今笔记,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们把这看作是一种新的化妆方式,称之为新化妆。难怪许宁在诗中描写一旦新妆离开旧妆,六宫苦苦画黑烟眉。盛唐时,流行画眉宽而短,形似桂叶或蛾翅。元稹的诗不画长眉短眉,李贺的诗也说新贵如美人。为了让宽阔的眉毛不显得暗淡无光,女性在画眉毛的时候还会把眉毛边缘的颜色分散均匀,这就是所谓的晕眉。
文章TAG:古代化妆品口红纸 古代 口红 化妆 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