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瑶族服饰在中国迅速本土化,但仍有部分瑶族服饰分支保持了浓郁的民族风格。今天,我们来谈谈贺州瑶族服饰。瑶族男女服饰以蓝地布为主。当一个瑶族支系迁离贺州时,这个支系的瑶族服饰立即在贺州消失了。年,西山瑶绣母亲李晓连的婆媳合作,在埠头镇开了一家瑶绣专营店,出售自己缝制的瑶族服饰,供当地瑶族同胞出席王磐节婚礼等国家重要节日时穿着。
国潮召集令!宣传民族服装特色,推广前100特色服装,你有少数民族特色服装线索吗?
中国的民族服饰在服装结构上同属于东方式平面结构,但却不单调,这种平面结构不以体现人体为目的,而着重突出服装整体的流畅,飘逸之美,动则摇曳生姿,静则端庄秀美。加上各族人民心灵手巧,以丰富的图案点缀于服饰上,记录本民族的历史,神话传说,成为典型的民族图案,比如苗族中的蝴蝶妈妈图案,蜈蚣图案,瑶族背饰图案盘王印,黎族的蛙形图案等等,都具有很强的叙事特征以及独特的美感。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民族服饰有如下:1.苗族服饰:苗族的服饰有众多支系,每个支系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苗族服饰图谱一书收录的苗族服饰就有170多种,款款不同,且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刺绣,织锦,银饰,蜡染,堪称图案华美,工艺精湛.2.壮族服饰: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两地,壮族服饰十分丰富,设计比较精巧,造型别致,富有现代感,特别是文山壮族的服饰极为奇特,其裙子的造型在民族服饰中绝无仅有,造型硬挺,夸张,臀围两侧翘起,然后向下收拢,形成窄下摆,而且制作的面料是横向起皱面料,上衣则小巧合体,圆弧形下摆,腋下长长的一字扣,湖蓝色,黄色相间,十分醒目.3.瑶族服饰:瑶族的绣工也非常出色,织锦工艺十分有成就。
其中比较出名是顶板瑶少女盛装装束,头上的峨冠是少女的特有标志,服装的特点是由开领和镶边产生的层次感,色彩搭配以青色为主色,配以紫蓝色,玫瑰红以及白色,效果鲜明,4.藏族服饰:主要的特征为斜襟长袍,穿皮靴,藏袍可分为绸缎袍,皮板袍,布袍等,有长袖和无袖之分,藏袍的特点为色彩浓郁,质料厚重,装饰繁多富丽,头饰华丽奇特,5.朝鲜族服饰:具有唐代服饰的风范,宽袍阔袖,装饰华美,女子服装为短衣长裙,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着宽大长裤。
贺州瑶族的服饰有哪些特点?
服饰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民族个性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贺州瑶族服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在整个中国瑶族服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服饰文化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来说说贺州瑶族服饰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建国后,虽然瑶族服装汉化很快,但仍有部分支系瑶族的服装保持了浓郁的民族风格。
贺州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衣襟的颈部至胸前亦绣有花彩纹饰。男子虽然不再蓄发盘髻,但仍有一些人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下着大裤脚长裤。贺州瑶族服饰文化的变迁一影响贺州瑶族文化变化的原因首先是瑶族自身的搬迁除在平地定居纳入户册管理的部分瑶人外,瑶族中的绝大部分人员在山上过着游耕生活,称为过山瑶,而不同的过山瑶支系其民族服装样式不尽相同。
当一个瑶族支系迁走离开贺州之后,这个支系的瑶族服装随即在贺州消失。二文化交流对瑶族服饰的变化也有很大的影响贺州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既有瑶族壮族又有汉族苗族还有客家人。贺州瑶族在于其他民族的日常接触中有选择的借取和采纳了许多地方民族的文化特质。三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也会导致服饰文化的改变。清代以后,由于平地瑶长期与汉族接触,经济发展水平与当地汉族已经差别不大,服饰亦与汉族服饰日渐接近。
比如富川县富阳乡大圩村的平地瑶,到清朝时的服饰和当地汉族是一样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平等政策的实施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条件的极大改善。工业化的商品经济不断传入瑶族地区,贺州瑶族的服饰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民族服装逐渐退出了日用品功能,演变成了民族节日服饰。工业化和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服饰的迅速消失使得贺州瑶族服饰文化也面临着诸多危机。
文章TAG:学瑶族服装 服装 瑶族 线索 少数民族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