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住址是个问题。2.专业匹配:有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聘的岗位是销售岗位;有些学英语的,应聘的岗位是行政管理;有些计算机专业的,应聘的岗位是生产管理......专业匹配度越小,HR通过的可能性也越小。3.离职频率:离职频率太高的,估计第一眼就让HR给“枪毙”了。离职频度太高(比如:一年换工作就到达四五家的),HR会认为不稳定,极不不稳定的员工被HR作为候选人的可能性非常小。

4.年龄:现在招聘的职位越来越年轻化,一看40岁,就已经“太老”了。很多企业不知道为什么会要求35岁以下,但这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成为HR招聘时关注的一个细节。5.毕业院校类型:有些公司对毕业的院校类型要求比较高,没有听说过的院校或者普通院校第一眼就被过滤掉了。还有些成人大学或者非全日制类的大学根本入不了他们的“法眼”。

6.原公司类型:一个是公司的性质、行业是否和HR所在公司同类,其次是这些公司在规模、是否上市、企业品牌等方面是否能达到他们招聘标准的要求。7.职位匹配度:如果一个原办公室主任或总经理助理,去应聘人力资源经理,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一个销售经理去应聘市场策划,或许也不会被HR认可。至于能力,能在简历上就能判断出来纯粹是瞎扯淡;还有什么简历的格式、逻辑、颜色、模板,更是瞎扯淡。

哪个HR会“百忙之中”去关心什么格式、颜色、花样?现在的HR都很现实,花里胡哨的东西只能减分。简简单单,一眼就能让HR清晰了解简历的核心内容比什么都强。核心内容用“黑体字”标识出来倒是可以接受的。既然是干货,就不啰嗦了,大家认为还有什么简历相关的干货,一起来讨论分享。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结论或许会有差异,但我想应该大同小异。

如何从HR看出一个公司的格局和前景?

1、如果是创业公司,公司迄今为止所有的融资轮次是怎样的?融资额、投资方、融资时间、融资节奏等等;2、如果是上市公司,总结过去52周公司的股价变化,并找出影响股价变化的节点性事件;3、你是否了解市场中各大VC?风格、口碑、投后管理、侧重阶段、所投公司、标志性人物,等等;4、你是否了解公司产品的核心价值?比如美甲O2O,主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种产品能够成立的商业逻辑在哪里?5、公司产品的市场容量是多少?高频还是低频?刚需还是一般需求?消费者属性是怎样的?交易额一般是多少?6、公司产品定位在哪里?消费者核心痛点是什么?公司产品是如何解决这些痛点的?7、公司在市场上有哪些竞争对手?哪些是直接竞争者?哪些是间接竞争者?和他们相比,你们的差异化优势在哪里?。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hr  HRBP  业务  hr如何了解产品  HRBP如何了解业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