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自己是这样解释的,"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先生是我们现在为数不多的士大夫,她看到莲花落还有莲蓬,莲蓬里边有莲子, 莲子里边还有莲心,更重要的是,莲心是不死的。叶嘉莹先生就好像她《浣溪沙》一词中所说的莲心"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就算泡在生活的苦水里,最后还是会"千春犹待发华滋"。

九十四岁高龄的她,经历无数波折起伏,但心中热度未减,对诗词、对汉语、对生活生长或即将诞生于中国土壤上的人们,她的责任感愈发深沉热切。在《朗读者》上,董卿这样介绍她:她是白发的先生,她是诗词的女儿,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者。是的,她站在那,就宛如一首古典隽永的诗词。《在江湖》中,老树这样回忆和评价叶嘉莹先生:"你看她一个人在讲台上侧向着学生走来走去,完全是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她是完全沉入到词境里面去了,走到宋人的庭院和山水里去了。

她还会古人的那种唱诵式的吟咏之法,看她吟咏古人诗词的样子,仿佛就看到一个宋时的女词人花前月下地走来走去。不仅是心境的进入,也是身体的进入,你都不大清楚她是个现代人还是个古代人了。不说学问,单就她在讲台上的风采,其后三十余年,我还真没有见过第二人。她不是讲授宋词,她是一直活在宋代特别是南宋岁月当中的一个多情才女子。

叶先生——"诗歌让她成为最美丽的先生""一世多艰,寸心如水。"这是叶先生所写的一首词里的开篇两句。曾经有人从姓名中解构出她的性格和命运,说她柔韧如水,受到外界束缚时,可以暂囿于杯中;解脱无拘时,亦可如大江 大河般波涛滚滚一往无前。王国维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可以说,苦难伴随了叶先生的一生。她并不清冷,高渺,她静美,幽雅,却也生动真实。

因为那实实在在的,粗粝的,沉甸甸的生活她比谁都清楚。叶先生在《朗读者》上说,当时她写了《哭母诗》共八首,这是她第一次感觉到生命的无常以及死生的隔离。"也许我留下一些东西,也许我写的诗词,你们觉得也还有美的地方。可是我那一柱鲛绡,是用多少忧愁和困难织出来的?”叶嘉莹小名"小荷",十五岁时,她写下一首《咏莲》:"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

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但是,1937年七七事变的尖锐枪声,划破了她清平宁静的生活。漠漠长天,山河破碎,她人生的悲凉苦难也自此一重重袭来。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岁月里,叶嘉莹更从顾随身上感到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和信心,使她真正地相信在诗词的精魂与生命中,有着可以安置心灵的美善净土,有着强韧的弦歌不辍的力量。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百雀羚  护肤  体验  创立  明天  百雀羚如何创立  以科学改变明天的护肤体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