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事官随才录用,散官则皆以门荫结品。李光地终于顺利的扳倒了明珠和索额图,明珠和索额图倒台后,大阿哥和太子也受到牵连,这时李光地已经膨胀不已,所以当太子召见李光地时,他对太子说的那番话可见其心之阴毒,太子当即扇了李光地一耳光,说他是阴险小人。在福建的时候,容妃问姚启圣福建有什么有才干的后生,于是姚启圣说了一个人名,就是李光地,只不过姚启圣说他的字写得不错!后来在容妃回京的时候,李光地带着数百孩童拦了驾,并且上呈万言书!容妃将这些带回去之后,交给了康熙看,康熙就给出了:“有勇有谋,甚至手段刁毒!”的评语。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唐代的官制是怎样的?

什么是官制?官制是政权机构的一个重要组织制度,是关于官的设置和管理的一套制度。唐代的官制基本是沿袭隋制,《新唐书·百官志》云:“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可以用“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八个字概括。在唐代,三省掌管立法、审议和执行政务,市中枢机构,三省长官是辅佐皇帝行政的最高长官。

三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最高长官称为尚书令(仆射)、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其中尚书省下又设置六个部门,统称为“三省六部”。而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被归纳为十四个,也就是“九寺五监”。(狄仁杰)随着时代的变化,“使职差遣”逐渐侵夺了原来职官的权力,新出现的一些使职,如黜陟使等,使得原来的一套官僚体系发生了紊乱。

黜陟使只有监察权利,没有军权,不能调动军队。所以狄仁杰如同救火队员,曾先后先后担任多地的黜陟使,但都没有长期留任。总的来讲,唐朝在隋制基础上衍生出的一些具有执行、监察、侍从或其他功能的机构,共同组成唐皇朝的官制系统。此外,唐朝还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品阶勋爵制度。《新唐书·百官志》说:“其辩贵贱,叙劳能,则有品、有爵、有勋、有阶,以时考核而升降之,所以任群材、治百事……方唐之盛时,其制如此。

”唐代文官系统分为中央、地方和少数名族文官系统,中央文官系统是由“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组成的。一、三省六部长官唐代初年,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门下侍中、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共议国政,都是宰相。《新唐书·百官志》说:“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后来,因为避讳于唐太宗,臣子们不敢居其职,便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门下侍中、中书令均号称宰相。

贞观十七年,太宗以李绩为太子詹事(东宫百官之长),并特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使其与侍中、中书令一样参预宰相职事。自此自后,就有“平章事”与“同三品”的衔号,否则,就不能行使宰相的职权。唐后期的宰相名号就成了“同平章事”了。德宗以后,宰相权力的大小,都是取决于皇帝(或者宦官)的态度的。三省架构: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国家的政务,同时把原尚书省诸曹正式确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1/7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录用  投资  纫录用说暌多少投资  在即将录用的时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