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赖河的悬崖边,长城最西边的一个烽火台,早已经被风沙削得不成样子。以这里为起点,顺着戈壁滩上的残长城望去,一路笔直地走出7公里,就能看到嘉峪关。曾经的铜墙铁壁被今天的公路、铁路开出一个个豁口。明代长城的起点,坐落于祁连山脉和马鬃山脉(黑山是其分支)之间的一座城关,高高矗立在一片沙漠中的城楼,气势雄伟,自古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它的照片多年来已在各种塞外书籍中看过,每读到一首边塞诗词时,我脑海中浮现的也就是这个城关的情景。
嘉峪关,对我而言,是一种文学的意境,一份悲绝美绝的感动。在嘉峪关的墙角,我看到了一面夯土墙,它的身体因为执拗地抵御大漠黄沙而不断地剥落,坍塌,显得斑斑驳驳,附带着深深的裂缝。与它连体的长城甚至只是一面土墙壁——一面穿越时空不断坍塌而又坚持不倒的土墙。它不加掩饰的直白真实的躯体才是饱含了烽火硝烟,浸透了大漠风沙的长城。
它包含了气吞万里的金戈铁马,却默默无闻,像一位深谙剑道的侠客。嘉峪关,那是长城的尽头。而我只看见苍凉的破城墙,上面寂寥地竖立着人工的华丽的亭子。四周依旧是天苍苍,野茫茫。嘉峪关关楼前的场地上是一座关帝庙。关帝永远是中国人的威武象征。如果嘉峪关是口内的大门,修关帝庙在这里就如同秦琼敬德一样做了门神。庙前是小小的一座戏台。
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由木制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屏风正中央绘制八幅人物图,是人们熟知的“八仙”内容。顶部为中国传统图案“八卦图”。两侧是一组风情壁画,内容是寺庙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及尼姑豢养的尤物。
这些绘画内容在其它戏台上是非常少见的。戏台两侧书写有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精炼啊!所有的剧作的主题都离不开这两句话!长城第一墩里种了一片树林,是龙字形状。导游说,山海关和嘉峪关都是龙头。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
当我登上嘉峪关,远眺祁连山雪,西望大漠戈壁时,忽然觉得残片似的历史有了空旷感。今日的荒凉既与历史也和未来的荒凉连接着。人世间兴兴衰衰多少事,唯有这大漠仍旧,戈壁依然。瓜州(安西)看着从嘉峪关到敦煌的路边出现的“瓜州”两个字,就想到烽燧、国门那一类的建筑。敦煌境内现存烽燧80多座,以玉门关一带保存得最为完整。
文章TAG:七匹狼 年少 钱包 滋味 七匹狼钱包多少钱一个 年少不懂肥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