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波打在天线上之后,天线反射的波形的振幅和频率都会由于共振频率的变化而改变。一开始由Léon Theremin这个俄国人发明,1945年用于监听美国驻俄大使办公室。后来1952年才被侦测到,之后由英国科学家Peter Wright破解原理,并且成功仿制,50年代被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投入使用。这种本身不带电源,不发射电磁波,仅由外界电磁波驱动,并通过反射经过调谐的电磁波的被动式无线电设备,在如今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公交卡这种技术的学名叫RFID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如果间谍使用的无线电发报机毁掉发射器只保留接收器,会不会就不会被探测到了?
虽然现在有很多关于二战时期的经典间谍案列让我们大家惊奇不已,比如苏联学生送给美国驻苏大使馆的“美国国徽”8年时间就送走了4任驻苏大使,但是却没人发现,而且其也不需要蓄电池,仅仅通过金属翘片的震动就可以产生微弱电流保持正常工作,而且结构极其简单。当然也有很多经典的间谍工具,除了我们比较熟知的窃听打火机、手枪烟盒、手枪口红等,比较有名的就是曾经监听俄罗斯多年的间谍石头了。
虽然在冷战时期有很多经典的间谍工具,但是时至今日这些设计巧妙的间谍工具依然流行,只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其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之中。比如间谍常用的无线电发射机或者无线接收机就是现在很多间谍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一种依旧经典的信息交流传输工具。比如前面说过的间谍石头事件就是英国情报机构在俄罗斯进行的一次间谍活动,在这场设计的间谍活动中,英国情报部门利用一名已经被策反的俄罗斯公民从间谍石头旁经过时自动将信息传输给石头,然后另外一个人再从石头旁经过时将信息接受传出。
虽然从该间谍石头的“中间人”的身份来说,其本身要具备自动接受信息和发送信息的能力,所以其本身还是有无线电发射机的,这样也为反间谍提供了帮助。有人说只有接受功能的被动接收机因为没有无线发射机属于被动接受,所以其被发现的几率很小。的确从我们的常识来说是这样的。但是在我们生活中就有一种只有接收机的电子设备---收音机,其虽然只是依靠天线来接受无线电波。
但是人们利用技术手段发现收音机的接送电波并不是什么难事,举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不断变化的电磁波来攻击这种隐藏起来的接收机。这种发现无线接收机的原理也很简单,因为我们知道不管是无线发射机还是无线接收机都是有金属天线的,无线电信号在遇到金属导体时就会在导体上激发出同样规律的感应电流,一般情况下因为这个感应电流很小,产生的震荡波很短,所以很难传输出去,也就不容易被发现。
但是大部分接受天线因为要保证接受信号的稳定性,所以接受天线也是LC回路设计的,这样它产生的感应电流就会形成一个循环的固定频段,如果此时无线接收机上的固定频段和人工发出的不断变化的电磁波频率相同,就会产生电磁共振现象,继而导致天线上的感应电流增大,信号强度明显以后就会很容易被发现了。同理不管是拆掉无线发射机只保留无线接收机的间谍工具还是我们身边的收音机,虽然在工作原理上都是被动接收的,但是利用上述方法仍然能够有很大的几率找到无线接收机的准确位置。
文章TAG:金唇 涉密 防护 接收 场所 金唇是如何接收的 涉密场所究竟如何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