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第一次出使不同,这一次景泰帝干脆就没有赐予诏书和财物,让杨善他们空手上路,景泰帝的意思,这一次使者们和瓦剌人象征性地谈一谈,顺便刺探一下漠北的军情即可,至于迎回英宗的事情,随便说一说,迎不回来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让景泰帝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六十多岁、毫不起眼的右都御史杨善,居然凭借着一己之力和出色的辩才,从瓦剌将被俘一年的英宗迎回京师,让自己明面上欣喜、其实内心大失所望,其实还有埋怨和不满。
杨善,是顺天府大兴县人(即京师北京),生于洪武十六年(1384年)。十七岁的时候,身为生员的杨善因为主动参与燕王朱棣在北平(即后来的京师)发动的“靖难之役”,加入到守卫北平、对抗南军的行动,并立下功劳,所以被燕王论功行赏,授予燕藩典仪所引礼舍人的官职。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南下,渡江破京师(南京),消灭建文政权,夺取了靖难之役最后的胜利,燕王朱棣登基称帝,成为大明第三代皇帝——明太宗(成祖)。
成祖继位后,大赏靖难功臣,年轻的杨善也因为当年守城功劳,被授予鸿胪寺序班官职。虽然杨善的序班官职只有从九品,但是他仪表堂堂、声音洪亮,参与朝廷大典时严守职责、一丝不苟,令典礼仪式上的成祖多有瞩目。在成祖的关注和赞赏下,杨善逐步升迁,最后在永乐末年成为鸿胪寺右丞。洪熙元年(1425年),仁宗继位后,杨善因为本职工作出色,擢升为鸿胪寺最高长官:鸿胪寺正卿。
正统六年(1436年),英宗继位不久,身为鸿胪寺正卿的杨善因为儿子杨容伪造內宫太监书信而被弹劾,最后杨容被贬遣云南威远卫。但是杨善本人,却因为及时逢迎王振而被英宗所袒护,没有受到牵连,之后还官升一级,进位为礼部左侍郎,兼管鸿胪寺。只有生员功名的杨善,深谙官场之道,被几代大明皇帝所重用,几乎走到官场顶点。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英宗亲征瓦剌时,身为礼部左侍郎兼鸿胪寺卿的杨善也随驾侍候,在“土木之变”的大乱中,六十五岁的杨善居然从战场逃出了生天、返回京师,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之后,在京师保卫战中,杨善被新登基的景泰帝授予“提督京师守备”的职务,为保卫京师立下诸多功勋,可以说是大明度过这场危机的功臣之一。
战后,杨善因功被升迁为右都御史,继续兼管鸿胪寺。景泰元年(1450年)正旦,群臣入皇宫奉天殿,向景泰帝朝贺新禧,一片喜气洋洋。但是在场的右都御史杨善却独自落泪,哭泣着说:“新帝登基、诸臣朝贺,国家社稷福祉。但上皇犹在漠北,我曹在此相贺,为臣可如此乎?”同僚听见杨善这么说,都很惭愧。之后迎回太上皇的奏疏逐渐多了起来。
文章TAG:获怡亚通 思亲 代理商 青睐 代理 思亲肤如何代理 这个80后代理商获怡亚通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