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是如何夺取赫鲁晓夫政权的?他们谁对苏联的贡献大?
我是七哥赫鲁晓夫的下台,是他个人性格造成的必然结果,他本人一直被周围人认为,是一个野蛮、粗俗的农民。而勃列日涅夫,则是一个待人和蔼、喜爱社交的领导,比起赫鲁晓夫的野蛮,简直好上太多了,于是,他钻了赫鲁晓夫糟糕的人际关系空子,一举夺权成功。赫鲁晓夫拒绝与主席团其他成员交流沟通,许多对外政策都是自己一个人决断;对于其他官员,也经常冷嘲热讽。
因而,在赫鲁晓夫当政的十年中,凡是与他共事的官员,大部分人都十分讨厌他。赫鲁晓夫重视经济建设,大力削减军费,苏联的元帅们对此不满,与赫鲁晓夫不断协商,但赫鲁晓夫一脸不满,直接冷嘲热讽,说国家把钱都花在军事上了,那么“我们就会因为你们而穷的连裤子都没有穿”;遭遇了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危机,赫鲁晓夫拙劣的外交,使得他在国内、国外遭到许多人的反对。
面对众人的指责,赫鲁晓夫变得更加暴烈,甚至在一些会议上,只要有人敢跟他提反对意见,他一定会冷嘲热讽,让别人难堪至极,骂中央委员的书记们是“在路边石头上撒尿的公狗”。(赫鲁晓夫会上大怒)如此一来,赫鲁晓夫把一大批人都得罪完了,即使是那些他曾经一手提拔起来的高级干部,也是十分厌恶他,如勃列日涅夫,米高扬,尼古拉·波德戈尔尼,谢列平。
这些糟糕的人际关系,已经为赫鲁晓夫的倒台,埋下了种子。虽然赫鲁晓夫的人际很差,但这并不意味着,勃列日涅夫等人就可以轻松夺权。于是,这些讨厌勃列日涅夫的中央委员们,在赫鲁晓夫当政的前中期,都是一致默默忍受赫鲁晓夫的粗鲁与野蛮。随着时间的流逝,赫鲁晓夫逐渐老去,同时面对苏联内外交困的局面,他也是心力交瘁,四处出访,寻找挽救苏联经济的良方。
于是,1963年和1964年,他执政的最后两年时间内里,一直在苏联各地奔走,或者出国拜访,一年中竟有将近一半的时间,不在苏联的心脏莫斯科。在莫斯科没有领袖守家的情况下,勃列日涅夫等人就有了足够时间,来策划推翻赫鲁晓夫的领导地位。(勃列日涅夫)与此同时,逐渐衰老的赫鲁晓夫表现出了与斯大林晚年几乎一样的情形:赫鲁晓夫经常对周围的人说,自己岁数大了,需要下台,让位给那些年轻人,让他们接替我的位子,自己回家抱孙子。
不管赫鲁晓夫让位是真是假,赫鲁晓夫周围的助手们,以及勃列日涅夫等中央委员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斯大林晚年也这样说过,而斯大林说过这些话后,就把政治局来了一次大换血,许多苏联高级官员被斯大林一把推到。而如今,赫鲁晓夫似乎也来到了这个时候,赫鲁晓夫说在苏联二十三大的时候,就会自己提交退休申请。而勃列日涅夫等人听到这话之后,惊恐万分,认为必须抓紧时间策划,不然到了二十三大的时候,或许就是勃列日涅夫这些人的末日了!对赫鲁晓夫的恐惧,愤怒,让勃列日涅夫等人必须加紧时间行动。
文章TAG:玫琳凯 会议 宾馆 发动 玫琳凯如何发动会议 不要召开宾馆会议